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門石窟火燒洞

龍門石窟火燒洞

日期:2016/12/15 15:19:3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火燒洞是古陽洞南部規模最大的一所洞窟,相傳被雷火所擊,經考察,洞內造像可能系認為破壞。窟內平面呈略長的馬蹄形,東西長約12.5米,南北長約10米。窟頂近於穹窿形.窟內西壁雕有主尊,為一身結跏趺坐佛,施禅定印。主尊兩側有二弟子、二菩薩夾侍.火燒洞也是龍門石窟中破壞最嚴重的一窟,現西壁的五身大像表面大部分殘損,原形制已基本不清.就連窟頂與四壁也很少有平整的地方.窟門巳殘損,但仍保留有垂帳裝飾的殘流痕跡,這種裝飾不同於其他魏窟。窟門外左右雕有類似於賓陽北洞外的力士像,其中北側力士已殘缺,南側力士身體部分保存完好,頭頂雕出屋檐裝飾。

   在窟內西壁大像之間的下部,以及東、北壁下部,部分區域,保存有一些北魏末年開鑿的小龛,尤其以,正光紀年的為最多。到了唐代,對火燒洞進行了大規模的補鑿.在北壁下部,開有三大龛,龛內造像均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其中西部兩龛主尊為倚坐彌勒,下有二護法獅子。在西側一龛外,保留有一身北魏末年雕成的力士,三大龛內平面均呈馬蹄形,穹窿頂,有倒凹字形基壇.在南壁中部最下方,保存有四層供養人行列,從形像來看,有出家僧人,也有世俗人裝束。此外,在南壁東側下部,有一優填王像龛,龛內周壁雕出千佛。龛下,分布有唐代小龛。南壁上部,也有二唐代大龛,內部也雕有千佛.這些龛可能開鑿於唐高宗時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