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門石窟極南洞

龍門石窟極南洞

日期:2016/12/15 15:19:3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極南洞位於龍門西山最南端高處的崖壁上。它是由盛唐名相姚崇為追悼亡母劉氏所開鑿的功德窟。時間大約在唐中宗神龍二年至唐睿宗景雲年間(公元706—711年)。
   該窟呈方形,前後室結構。窟高約4米余。窟室環三壁起有高壇,約高0.6米。九軀造像皆雕於壇上。西壁主尊為善跏趺坐的彌勒佛,端坐於束腰方形台座上,頭飾渦紋肉髻,無頭光、身光。佛面龐長圓,鼻直嘴小,雙目呈俯視狀,兩耳長垂至肩,身著通肩式袈裟,通體像高3.10米;兩側延及南北壁依次侍立者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及天龍八部之一的人面獸身像。正壁中央相對二舞伎,舞姿婀娜,左右二樂伎分別持箜篌和琵琶;北壁四樂伎分別持銅钹、筚籬、琵琶、團扇;南壁四樂伎分別執束腰鼓、笙、筚籬、團扇。抬頭向上看,窟頂雕有蓮花藻井,周圍環飛天人。天人均高束發髻,裸露上體,下束長裙,翩翩飛舞,全窟俨然是一派彌勒淨土美好世界之場景。
   窟門外兩側,雕有二金剛力士像。造型生動有力,極富藝術誇張性,歷來受到重視,被譽為龍門石窟唐代力士的代表。北側力士頭已殘毀。二力士均裸露上身,下束裙褲。雖各殘失一臂,但從身軀整體看,仍能透視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度。這二力士呈對稱態勢,一臂上舉,力托須彌山,脖頸呈稜狀,胸肌暴突,腹前肚臍部位呈梅花瓣狀,這就是所謂拳術運氣法的丹田氣。這些凝結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和技巧的佛教藝術佳作,不僅能和西方的人體雕像媲美,而且是今天藝術解剖學的極好教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