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番禺沙灣古鎮

番禺沙灣古鎮

日期:2016/12/15 0:01:1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沙灣古鎮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憑借著得天獨厚的文化、歷史優勢,合理的城鎮布局,快捷的交通網絡,優越的投資環境,精心打造著一個適宜人們居住和創業發展的環境。

        2005年,800多年歷史的番禺沙灣鎮成為廣東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沙灣鎮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當時這裡已形成繁華的村落,並孕育了璀璨的文化。

  鎮上的“廣東音樂、沙灣飄色、沙坑友獅、沙灣蘭花”四大文化品牌享有盛名。遍布鎮內的留耕堂古祠、三善鳌山古廟群、安寧西古街、升平人瑞古巷、寶墨古園等遠近聞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沙灣是廣東音樂的發祥地,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何柳堂及其堂侄何少霞、何與年被譽為“廣東音樂何氏三傑”,廣東音樂四大名曲中的《賽龍奪錦》、《雨打芭蕉》、《餓馬搖鈴》均是他們的代表作。他們經常在三稔廳以樂會友。

  此外,集力學、美術、冶煉術於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沙灣飄色”,造型奇特,每逢喜慶,與舞獅、舞龍、舞鳌魚等民俗表演並駕齊驅,享譽海內外。沙灣姜撞奶、牛乳、薄餅等美食有口皆碑,千萬別錯過。

沙灣何氏大宗祠(即留耕堂),始建於元朝正年(公元1275年),距今700多年。最大規模擴建重修是清代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總占地面積3千多平方米,是一座由青磚、石、木、牡蛎構成的古建築。清代最後一次重修也比廣州陳家祠

還早170年。是番禺區年代古、規模大、藝術精、格調高的何姓族人的祖祠。其特點:以柱多而聞名,一共112條木、石柱,它匯集了元、明、清各個時代不同風格 的建築藝術,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加上高超的磚、木、石雕手工藝,

閃爍著東方古代建築藝術的光彩。自1986年來重新修葺,恢復原貌。1989年列入廣東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至今一直對外開放,讓游人參觀。 留耕堂鳥瞰牌坊正面“詩書世澤”,背面“三鳳流芳”,是明朝理學家陳獻章(陳白沙)書寫。

“留耕堂”、“大宗伯”木牌匾分別由陳白沙及明代廣東省中書參知政事鄭允成書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