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尋訪中國保存最完好的遼、金寺廟

尋訪中國保存最完好的遼、金寺廟

日期:2016/12/15 0:10:1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善化寺創建於唐代開元年間,俗稱南寺,在遼代末年遭受戰爭破壞,金天會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名善化寺。善化寺建築宏偉,院落疏朗,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前面有一座琉璃五龍壁,原為興國寺門前照壁,建於明萬歷年間,後移遷至此。五龍壁色彩徇麗,富麗堂皇,五條金龍盤旋於山海之間,姿態各異,正中一條呲牙咧嘴,顯得異常凶猛。估計是曾被拆遷的原因,琉璃磚之間的縫隙比較明顯,破壞了其整體感。
剛看到善化寺的山門就吃了一驚,面闊竟達五間,簡潔的斗拱包裹在歲月侵染的赤鐵色中,古樸粗犷,有緣的庑殿頂氣勢磅礴,於身後兩重大殿的庑殿頂相互呼應,這樣的集合顯得無比盛大隆重,讓我的心頓時遠離了喧囂的紅塵,全身面對這些遼金巨構。





第二進殿是三聖殿,碩大的補間斜拱是其正面最醒目的視覺焦點,斜拱惶惶然低垂著,占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柱高,讓我想起了成熟的香蕉樹,這種金代特有的斜拱暗示了三聖殿的建築年代,木構件干裂的縫隙中寫滿了歷史的滄桑。再向後是大雄寶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它是唯一未被戰火完全毀損的遼代建築,金代重修,但遼風尚存,出檐深遠的屋頂顯得莊嚴肅穆;紅牆灰瓦綠樹藍天,全都沐浴在夕陽下,美麗中似乎帶著點憂郁,游人都已散去,偶爾幾聲鳥鳴,很快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這個時候步入大雄寶殿,還真有些朝聖的意味。殿內供奉明代所塑的密宗五方佛,兩側的金塑二十四諸天非常精彩,或英武、或慈祥、或含蓄、或狂放,尤以東側的六臂日供天尊和西側的月宮天尊藝術價值最高,衣紋流暢,眉目清秀,表情慈祥,宛如溫婉淑靜的鄰家大嫂,親和力極強,哪裡有天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架子?此外店內還有精美的八角藻井和清康熙年間壁畫可供一觀。

交通:乘坐公交車在華林商廈下車,沿華林商廈南門正對面的小胡同向南即到,或者下車後一直往南走100米,過永和食府右轉向西50米即可到達。
游覽時間: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
下一站:繼續游覽:乘坐公交車在終點站新開裡下車,換乘公交車可到達雲岡石窟。
美食:出寺門向東50米即為永和食府,除了特色面食,還有便宜實惠的炒菜。
小TIPS:
五龍壁面向東方,早上來能更好地領略其風采。寺外南面有城牆,登城回望,善化寺的建築、布局等盡收眼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