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壯鄉拋繡球

壯鄉拋繡球

日期:2016/12/15 0:00:36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壯族傳統的手工制作的繡球,是壯族男女定情之物,色彩鮮艷的繡球中,其實藏著一個個古老而淒美的愛情故事......

繡球是壯族男女之間傳遞定情物的載體。相傳遠古時候,壯鄉的第一個繡球是母六甲繡的。母六甲用自己親手織出的布,按照圓月形狀,模仿彩虹色彩,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一針一線地繡著繡球。但是母六甲第一次繡球時並不是傳遞愛情。有一年布洛陀遠離敢壯山去造田地,母六甲給布洛陀送飯,突然間半路上下大雨,山洪暴發,母六甲與布洛陀被滾滾山洪阻隔於溪水兩邊,母六甲無法將飯菜送過去,布洛陀也過不來。情急之下,母六甲取下腰間的大繡球,將竹飯盒系上,拋給對岸的布洛陀,這座山就在敢壯山東面現在的新民村,後人稱其為繡球山。

後來,前來敢壯山趕歌圩的青年男女,模仿母六甲的做法,唱山歌時將定情物系在繡球上拋給心上人,用山歌和繡球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向往。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投繡球發展成為民族體育項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