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邊境的茶峒是一個小山城,這裡是一個因沈從文筆下的翠翠而出名的地方,現在已經更名為邊城了。
翠翠的故事現在已變得很遙遠了,翠翠的形象也變得有些虛幻了,但每個男人心目中也許都有個很美麗清麗的女子,像翠翠一樣美好的女子,即使永遠也抓不住她柔軟的小手,但還是想她留在心裡,這便是人世間有愛情的緣故吧。也許現在在那河的對岸茶峒的山腳幫爺爺一起拉渡的女子很多,她們都是“翠翠”......
在苗族的語言中,茶指“漢人”,峒指“凹地”,茶峒相傳最早因有兩戶漢人居此而得名,據歷史記載,這裡始建於清嘉慶八年,曾築有石堡護城,駐守官兵近百名。讀讀這個曾經是湘渝黔邊境上的“小南京”的歷史,劉鄧大軍在此渡江的歷史,以及不得不提及的《邊城》,也許都會幫你更深刻地品味茶峒。
翠翠雕像,她也許還在等著那個“明天”就回來的人兒,這是一個與現代愛情觀截然相反的癡情女子,試問現代年輕人有幾人能“守”得住那份癡情?
翠翠島雕像
沿河邊在翠翠島售票處西側,有幾家吊腳樓客棧,屋內設施干淨整潔,淡季時還可以和老板砍砍價,如果回花垣住宿,可到建設中路的賽特超市對面的小巷裡,那裡大概有三四家賓館,干淨衛生。
渡口的台階上面有家郵局,裡面有賣印著翠翠像的明信片,雖然現在茶峒已更名為邊城了,但蓋的還是茶峒的郵戳,把它寄回家,算是自己送給自己來茶峒的最好禮物吧,或者是走到洪安的郵局,在同一張明信片上再蓋一個重慶洪安的郵戳,更具有紀念價值。
茶峒很小,郵局那裡的一排雜貨鋪就是主要的商業街了,茶峒在游客稀少時顯得比較冷清,但遇到端午節或是趕場,這個小小的邊城立刻就會變得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起來。
如果你想放松地隨便看看這裡人家的生活,那就選條安靜的小巷走走吧,敞著的舊木門背後隨時都會傳來婦人聊天的絮絮語聲、嬰兒吵鬧的啼哭聲,鐘表的滴答聲,或是見到一張老婆婆疊滿褶皺的臉。
翠翠島
交通:花恆縣城的邊城廣場有花恆至邊城的班車,途經茶峒,流水發車,車程約40分鐘。
游覽時間: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如果你只是想看看島上的翠翠像,時間久很充裕了。
美食:在離碼頭很近、可以行車的從文路上,興生科技示范場的招牌下,有家賣小吃的攤子,有不少油炸的、煮的像是鍋巴、肉串、青菜之類的東西,其中米線、紅薯粉都很便宜,推薦品嘗一下刷蒜茸辣椒的炸鍋巴,那種濃香酥脆的誘惑絕對令人難以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