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苗族燒刀子酒
湘西飲食以濃重酸辣口味為主,十分講究原料,注重色、香、味俱全。鳳凰當地的特色菜一般都做成火鍋,其中血粑鴨是鳳凰第一名菜,做起來十分復雜,吃起來味道很好,屬於回回吃、回回都嫌不過瘾的菜。苗魚火鍋、臘味火鍋、小米粉蒸肉、罐罐菌炒肉、蕨菜炒臘肉等都是不可錯過的地道鳳凰美食。
古城外建設路上的大使飯店,是網上人氣極高的飯館。“大使”在本地方言中意為大家,也就是大家的餐館。某年黃永玉帶了某國大使在這裡吃過飯後為其題寫的匾額使店中增色不少,這塊金字招牌也奠定了大使飯店在鳳凰餐飲業中的重要地位。這裡的血粑鴨、紅燒烏雞、紅燒小豬肉、臘魚、臘肉、板栗炖雞等,都是絕對正宗的湘西特色菜,但與水門口的飯館一條街相比,小小缺憾唯有美景與美食不能兼得,只是怎奈這些也擋不住前來大吃一頓的食客的腳步,其中滋味自然只有嘗過才知道。與大使飯店相鄰的萬木齋,也是鳳凰不可錯過的館子。熱愛廚藝的胖胖老板,同時還喜歡收藏奇石,擺弄盆景,所以就有了飯館現在的名字。此店綿滑香濃的小米粉蒸肉不可不嘗,脆腸干鍋也是地道的看家菜。
鳳凰的小吃以酸辣味為主打。老字號米粉館就在虹橋橋頭,早點時間人滿為患。因為地理位置極好,米線滋味又很地道,所以當地人也把這裡當做是每日早飯的定點粉館。看看那火爐上一鍋鍋的小炖肉,香氣四溢的牛脯,美味的雞塊小蘑菇,不由得讓人垂涎三尺。來上一碗紅紅的香辣牛肉米粉,配著紅油、剁椒、酸豇豆,吃得痛痛快快、一身熱汗。另外新城南華路上的一缽軒米線店,有老字號米粉館沒有的豬腳海帶米線,這種米線沒有木耳肉沫米線的油膩,海帶和米線既融人了濃濃的湯汁中,又很好地保持著自身的味道,吃起來爽滑香濃,極有韌性。在逛遍古城每個角落、又吃遍每樣小吃後,晚上可邀上幾個好友去虹橋路的燒烤一條街。烤韭菜、烤茄子、烤牛肉,再加上馄饨、湯圓等各式小吃,在夏夜舒爽的晚風中,一扎啤酒,幾個烤串,這平民的飨宴誰又能說不是古城最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呢?

血粑鴨
鳳凰最家常的食物恐怕非社飯莫屬。當地沒有哪家人是不會自己做社飯的,更沒有哪家人是不會自己泡酸蘿卜的。這種把米飯、野菜、臘肉混合在一起炒出來的飯,在當地不可或缺。無論是大街上,還是飯館裡,只要是人來人往的地方,都能看到賣社飯的攤子。而與社飯相得益彰的,還要算是沾了辣椒後紅彤彤的酸蘿卜了。一個軟糯清香,一個鮮脆甜美,就好像是青碧的沱江與河中柔順的水草一樣,二者搭配在一起,才可稱之為絕配。湘西人對於酸辣的熱愛程度,可稱得上是“一日不吃酸,走路打踉跄。”酸食,在現今苗家飲食中依然執著地占有主導地位。舊時苗人深居山中,鹽巴等物質奇貴,儲存的食品很容易發酸變質,為了掩蓋酸味,他們只好多放辛辣調料佐味。而最唾手可得的,莫過於產量頗豐的大白蘿卜,蘿卜既能解渴又能下飯,在酸辣之外,口中還留有一份甘美的甜味。
老房子飯館旁,賣社飯的是個高高瘦瘦的老板娘,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圍著社飯忙活了,一遍遍地洗野菜、燒柴火、盛米飯,最後焖上一個小時左右,一大鍋香噴噴的飯就做好了。早上肚子餓了,這裡的社飯也在冒熱氣了,吃一碗撒著黃豆、芥菜、辣椒的社飯,再配上幾片粉生生的酸蘿卜,樸樸素素的食材,竟完美演繹出了平民人家的幸福味道,吃過讓人很容易滿足。如果吃過後,還想把酸蘿卜帶回家,老板娘也早就替你考慮周全了,把泡菜取出來裝進塑料瓶子裡,多加些腌好的原湯,這樣回家自己也能做出地道的酸蘿卜了。
另外在從文廣場向東50米,縣廣播局的對面,還有家不錯的酸蘿卜攤子。一盆盆腌得粉粉翠的蘿卜和黃瓜、莴苣、藕片,都極鮮亮水靈。街邊就著炭火盆,兩個粗手大腳的苗人和幾個辣得嘴裡發著“嘶嘶”的聲音的姑娘,像是吃著了什麼人間難得的佳肴,一塊接一塊拼命地往嘴裡塞,他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讓人看了也難以抵擋這種誘惑。揀上幾塊自己中意的,在辣椒罐子裡用木勺輕輕一拌,清香酸辣的味道立刻就叫人難以抵擋了。站在街邊,咬上幾口鮮紅脆爽的酸蘿卜,漸漸地,才懂了鳳凰人無論男女老幼,皆嗜好這酸中有甜、甜中帶香的酸蘿卜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