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鎮可看的景點不多,其中湘西民俗風光館值得一看。這棟建築物也是現今芙蓉鎮保存最好的一處老房子。此館建於1931年,以前是英國人修建的用以傳授福音的教堂。後來永順的文管所接手了這裡,便把老房子設立為民俗博物館了。展館面積不大,有些圖片、織錦、繡片等展品,但館正中最搶眼的還是重約五千斤的“溪州銅柱”。五代晉天福五年,即公元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在此交戰,兩敗俱傷後雙方罷兵言和,於是在銅柱上镌刻盟約,立在邊陲,約定互不侵犯所轄地域,並規定楚王不得在土司所屬諸州內任意征收捐稅、拉夫派差、強買特產等。銅柱為八稜中空,有很清晰的顏、柳體陰文共2118字。相傳同住裡面曾藏有古錢,清代古錢被盜,但沒等賊人把錢運到江心,便遭遇了舟覆的滅頂之災。柱上镌刻了一首彭士愁表面上承認軍事失敗,表示願意“一心歸順王化”而作的對楚王的頌歌:“昭靈鑄柱垂英烈,手執干戈征百越,我王鑄柱庇黔黎,指畫風雷開五溪。五溪之險不足恃,我旅爭登若平地。五溪之眾不足憑,我師輕蹑如春冰。溪人畏威仍感惠,納質歸明求立誓,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孫兮千萬春。”展館裡面有講解員,可以為游客免費介紹其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