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為徽州府城陸路經婺源至江西饒州的必經之地,又系婺源縣城連通東北鄉水路,貨運可到樂平、鄱陽、九江等地之碼頭。明清時期,這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景象繁華。雖經千載滄桑,但留下的歷史遺跡卻非常多。
汪口村地理位置因前碧水汪,故名“汪口”,由宋朝議大夫(正三品)俞杲於大觀年間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歷史。汪口位於婺源縣東江灣鎮的西部,離縣城紫陽鎮二十三公裡。向西至瓷都景德鎮八十四公裡。往南至國家風景名勝區三清山58公裡。
汪口向東到安徽黃山距離101公裡。交通十分方便。歷史上被稱為“千煙之地”,如今仍有500來戶,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築仍保留明清時代的特色和風格。
俞氏宗祠號稱“江南第一祠”,祠堂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氣勢雄偉,布局嚴謹,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宗祠由山門、享堂、後寢組成,兩側有花園,園內三棵古桂至今年年吐芳。祠內斗拱、脊吻、檐橼、雀替、柱礎,無不考究形制,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精美絕倫,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
汪口還有屬徽派建築的“千年古街”;古樸典雅的一經堂、懋德堂、大夫第、養源書屋、積善堂、存輿齋等古房屋多幢;沿河十景點的龍船潭“水上竹筏漂流”;還有由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設計的“平渡堰”曲尺碣遺址,位於汪口村水口河中;汪口至今保存著大量古徽語詞匯音韻,地方民俗文化敦厚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