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地處龍須、鳳頭兩山之中,登源、龍川兩河之交,鐘靈毓秀,風水極佳。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散騎常侍胡焱因鎮守歙州從山東遷至婺源清華,晉成帝鹹康三年(公元337年)再遷至龍川,即為龍川胡氏之始祖。這一家族人才輩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就分別出過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及遼東巡撫胡宗明等名臣。
交通:在績溪縣城勞模飯店門口乘坐績溪到龍川的旅游公交,或發往胡家、荊州方向的農共班車可到。
門票:58元。聯票80元,含紫園景區。
游覽時間:2-3小時。
旅游TIPS:
1、胡炳衡故居那條巷子邊有個余班畫廊,畫家余班師從著名畫家范曾,他的魚、牧童、老道等人物畫的極其傳神寫意,推薦去欣賞一下。
2、龍川上行3公裡可到太極湖村(湖村),上行13公裡可到徽杭古道。
跟著熙熙攘攘的人流,過了售票廳、後花園,進入水街。徽商胡炳衡的故居便在水街南岸的一條巷子裡,門前青竹叢叢,十分幽靜。故居門前的書攤上有關於胡炳衡和胡適的書,那一頁頁的白紙黑字都在竭盡所能地試圖復原這裡發生過的故事。
水街中段聳立著兩座牌坊,分別是隔岸相對的“奕世尚書”坊和“都憲坊”,穿過尚書坊右轉就是胡氏宗祠。胡氏宗祠始建於宋,坐北面南,水磨磚八字外牆,五間二進的五鳳門樓,祠堂前後共三進。進入門樓後是一個天井,兩側為風雨廊;正堂極為莊嚴,硬山屋頂,兩側僅砌出一級封火山牆。最出奇的是正廳左右闌板上的荷花圖,20幅形態各異的荷花及梅花鹿木雕,精美得讓人著迷。第三進享堂兩側闌門板上的48幅各不相同的花瓶木雕亦精美絕倫,各不重樣,使人不由得就凝神在它流暢的一筆一線中,收不回目光。
正廳的廊下還保存著一塊鑲著玻璃的木匾,上書“世恩堂”,落款“文征明書”。這塊匾印證了胡宗憲和文征明私交之厚。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胡宗憲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期間,文征明、徐文長、戚繼光皆其幕僚。有了這些精英人物的輔佐,胡宗憲才得以平定東南海患,並輯寫出《籌海圖編》十三卷。
祠堂正廳的東廂房內有一座互動場景艙房,是按胡宗憲平倭海戰的大船模樣建造的。進艙後,關掉燈光,艦前突現大海,倭寇來襲,海面上濤聲、炮聲、吶喊聲一片,大船隨之左右上下搖擺……海戰大捷之後,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胡宗憲升為兵部右侍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胡宗憲受嚴嵩案牽連,明世宗讓錦衣衛捉了胡宗憲,然後又說“逮了宗憲的話,以後誰還給寡人帶兵打仗呢?”,之後讓宗憲閒居,也等於是軟禁起來。同一年,倭寇攻陷福建興化;次年胡宗憲辭官歸田,兩年後明世宗又命人逮捕了胡宗憲;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因辯誣無望,胡宗憲在獄中自殺,時年54歲,可惜貴為七省總督、兵部尚書的胡宗憲,一生肝膽為國,勞苦功高,卻抵不過一句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