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屍鄉溝商城遺址

屍鄉溝商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34:12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意外發現

  屍鄉溝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城西1公裡處,北靠邙山,南臨洛水。城址覆蓋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多次發掘。該遺址的發現,為探討夏文化和確認湯都西毫城址具有重要意義。

  布局嚴整

  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700余米,北部寬1215米,中部寬約1120米,南部寬740米。城牆夯築。南城牆已被洛河沖毀。西城牆現長1710米,寬17~24米,高1.5~3米;北城牆總長1240米,寬16~19米,高2~3米;東城牆現長1640米,寬20~25米,高15~2.5米。已發現城門7座,其中北面1座,東西各3座。

  在城內發現有東西向大路5條,南北向大路6條,路面寬6~10米,其中一些道路與城門方位基本對應。城內南半部有3座小城,宮城居中,為正方形,內有成組的大型宮殿基址;另外兩座小城位於宮城的東北和西南,均為長方形,內有成排建築,可能是武庫、糧倉或屯兵防衛的城堡。

  防衛嚴密

  城門北門位於北牆正中,探出路土寬約9米,厚約0.3米。1983年發掘了西牆中間的門。門道長16.5米,寬2.4米。路土厚0.4~0.5米。門道兩側各有一條緊貼城牆的夯土窄牆,牆內各有排列密集的16~18個木柱洞,洞底埋有柱礎石。從城門內側向南4米處,有一條東西向呈緩坡形的夯土“馬道”,上寬3米,下寬4米,東端與城內一條東西向的大路相連,西端升高與城牆頂部相接。1984年發掘了東牆中間的門,門道長19.4米,寬2.4~3米,兩壁緊貼城牆的木骨泥牆內殘留有16個柱洞痕跡。在門道路土下深0.4米處,有一條地下排水溝,寬約1.2米,深約1.3米,上蓋木板,兩壁以石塊砌成石柱,柱間夾立木柱,承托木蓋板,溝底用石塊疊砌呈魚鱗伏。該溝西通宮城,全長800多米。

  3000年前四合院

  宮城平面近方形,四周為厚3米的夯土牆,周長約855米。南牆正中開一大門,有一條大道通向城南。宮城中部有一座大型宮殿基址,其左右兩側還有幾座宮殿基址。東部偏北的四號宮殿基址,東西長51米,南北寬32光,包括正殿、庭院、東庑、西庑、南庑、南門和西側門等7部分,是一處“四合院”式的宮殿建築。正殿在基址北部,平面長方形,東西長36.5米,南北寬11.8米,建於高出當時 地面0.4米的夯土台基上。台基南側有間距相等的4個長方形夯土台階。台基四周有排列有序的圓形或橢圓形夯土柱礎殘跡。此外,還發掘出1口水井和3處石塊砌 成的排水溝。宮城東西隅的5號宮殿基址在4號宮殿南約10米,包括上、下兩層基址。上層建築基址的正殿在北部,平面長方形,東西長約54米,南北寬約14.6米。此外,還發掘出北庑、東庑和西庑的基址,10個殉狗坑和一處石築排水溝。下層宮殿建築基址平面為回字形,中間為方形庭院。北面基址有柱基槽和殉狗坑,庭院內有2口水井。

  重要地位

  偃師商城既有大型宮殿建築,又有軍事防御設施,具有早期都城的規模和特點,有人認為這裡就是湯都西亳,也有人認為應是太甲所放處的桐宮。不管屬於哪一個,它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為復原中國早期歷史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1. 屍鄉溝商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