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惠山古城

惠山古城

日期:2016/12/15 0:03:5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惠山位於江蘇省無錫西郊,屬浙江天目山由東向西綿延的支脈,最高峰為三茅峰,海拔328.98米,周圍約20平方公裡。惠山九峰中最著名的有三個山峰,即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惠山,南朝稱歷山,相傳舜帝曾躬耕於此山。山有九隴,俗謂九龍山。惠山以其名泉佳水著稱於天下。最負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共有三處泉池,入門處是泉的下池,開鑿於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楊理雕刻的龍頭。泉水從上面暗穴流下,由龍口吐入地下。上面是漪瀾堂,建於宋代。堂前有南海觀音石,是清乾隆年間,從明朝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中移來的,堂後就是聞名遐迩的“二泉亭”。亭內和亭前有兩個泉池,相傳為唐大歷末年(779),由無錫縣令敬澄派人開鑿的,分上池與中池。



  古鎮始建於南北朝惠山寺,無錫的標記性修建錫山龍光塔,始建於明萬歷間,是古鎮一景。唐代陸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世界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帶林茂石壑,泉水豐厚,素有九龍十三泉之稱佳譽。唐、宋惠山寺石經幢屹立古鎮中間。始建於北宋弓足橋、唐聽松石床在古鎮中主要位子。唐皮日休詩“千葉蓮花舊有噴鼻,半山金剎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風起,松子聲聲打石床”。明洪武初年600余年古銀杏,400余年古玉蘭,古噴鼻樟,根深葉茂。始建於明代的寄暢園、愚公谷舊貌照舊。明代“千人報德坊”、“華氏四面牌樓”是古鎮牌樓群的佼佼者。

惠山古鎮祠堂修建群占居古鎮主體位子,始建於唐而盛於明清,先後呈現120處祠堂修建體,個中宰相祠堂九處,楚相春申君黃歇;唐相李紳、陸贽、張柬之;宋相司馬光、王旦、范仲淹、李綱;清代李鴻章。惠山祠堂群按規制可分為尚書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撫祠、忠節祠、貞節祠等,祠堂項目繁復。觸及80余姓氏,180多名前史人物,是尋根問祖,追根溯源姓氏文明的源泉。

上池八角形水質最佳;中池呈不規則方形,是從若冰洞浸出,據傳,此洞隙與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尋水時發現的,故又稱其為“冰泉”。

惠山旅游Tips:
惠山寺位於惠山秀嶂街,始建於南北朝,距今1500年。其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

惠山泥人,可以溯源到南北朝時期,流傳了千余年,明代進入鼎盛階段,明末清初出現了專業作坊,當時昆曲流行,以戲曲人物為題材的戲文泥人大行其道。

惠山文化廟會暨吳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於每年4月12日至13日在錫惠名勝景區舉行,部分廟會活動將延長至4月18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