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的社飯
日期:2016/12/14 23:59:1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鎮遠的社飯源於社日祭祀。主要流傳於黔東一帶,當地風俗,長輩逝世後頭3年在清明前要到墳上去祭祀,稱之為“掛社”。鎮遠人一般利用星期天,邀集親朋好友到墳上去祭祀,然後吃社飯。後來由於社飯好吃,就不管有無“掛社”都做社飯吃。
社飯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糯米、大米、野蔥和臘肉。制作過程是:青嵩洗淨後切碎,擠出苦水後炒干備用;野蔥切碎;臘肉煮熟切成顆粒;糯米浸泡5—8小時後濾干;大米在鍋裡蒸熟。放時要一層一層地放,放滿後可用煮臘肉湯澆少許在面上,這樣蒸熟的這飯,香味噴鼻,粘糯適中,酥而爽口。有補中益,除瘴去毒,強益膽氣等功效,深受人們喜。近年,人們又以社飯中加進了花生仁、核桃仁之類,更增強了社飯的滋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