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蘇州軋神仙廟會入選國家非遺

蘇州軋神仙廟會入選國家非遺

日期:2016/12/14 12:08:03      編輯:古代建築

    國務院日前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53項),並於昨日在中國政府網公布。我市寶卷(吳地寶卷)、蘇州軋神仙廟會、金村廟會三項目成功入選。至此,蘇州市國家級非遺項目增至32項。

    據了解,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均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民俗等10大類,各計153項。此次入選的寶卷(吳地寶卷)屬於民間文學類,蘇州軋神仙廟會、金村廟會屬於民俗類,三項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寶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講演變而來的一種漢族傳統說唱文學形式,已有1000多年歷史,又稱為“宣卷”。它是一種獨特的講唱文學,采用韻散結合、敘事為主的文體,載錄著大量的方言、俗語、歌謠、諺語、謎語、故事、傳說等,不僅具有民間文學作品總匯的性質,更表現為民俗、藝術、宗教的交相融合。流傳於蘇州地區的寶卷,最初常運用於傳播教義,後來增加了絲竹樂器,宣唱內容增加了民間傳統故事和神話,增強了文學性。吳地寶卷的基本曲調有《彌陀調》、《韋陀調》等,以及與當地民歌、戲曲、曲藝等音調融合的《四季調》、《紫竹調》等。吳地寶卷目前在吳江區同裡鎮,張家港市鳳凰鎮、錦豐鎮,昆山市錦溪鎮,工業園區勝浦、斜塘等地流傳。一般在鄉村廟會、壽誕、嬰兒剃頭等禮儀之日宣唱,多用地方土語演唱,以其唱詞婉轉動聽,內容貼近觀眾,而深得百姓喜愛。

    蘇州軋神仙廟會出現於蘇州阊門一帶。相傳農歷四月十四為呂洞賓生日,從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1194)起,民間就有到福濟觀為呂仙慶壽、為家人祈福的習俗,後來逐漸發展成了蘇州特有的“軋神仙”民俗廟會,成為婦儒皆知的重要民俗活動。軋神仙以神仙廟為中心,參與群眾遍及蘇州並輻射到無錫、上海、杭嘉湖等地,是蘇州春夏之交的民俗節日盛典,被稱為“蘇州人的狂歡節”,具有濃厚的市民文化特征,存續近千年,堪稱城市文化“活化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