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瑞昌長江之濱挖出古墓群

瑞昌長江之濱挖出古墓群

日期:2016/12/14 12:07:19      編輯:古代建築
    瑞昌市碼頭鎮朱湖村一處工地上,挖掘機在平整土地時,挖出一座古墓。這是繼11月22日在碼頭鎮梁公村發現第一座古墓以來,一個月之內,在長江之濱工地上發現的第七座古墓。據了解,在朱湖村沿江一帶,早在十多年前就探測到有古墓群,但由於近年來工業大開發,古墓一座座被“驚醒”,一次次為工業開發“讓道”。
    挖出的七座古墓都在沿江地帶

    在發現的7座古墓中,除了11月22日發現的古墓位於碼頭鎮梁公村一工地外,另外六座都位於碼頭鎮朱湖村一工地。這六座古墓之間有的相距一兩百米,有三座古墓彼此相距只有兩三米。即使是11月22日在梁公村發現的古墓,距離朱湖村發現的古墓,相距也只有1公裡左右。七座古墓都在長江之濱,距離長江直線距離都只有500米左右。

    每次接到發現古墓的報告後,瑞昌市博物館文物人員都及時趕到現場,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出土了一批青瓷器、銅器等文物。21日,文物人員正在對其中一座古墓進行發掘時,就又接到報告稱,不遠處又發現兩座古墓。由於現場位於江邊,風大刺骨,讓工作人員吃了不少苦頭。

    七座古墓的墓室都是用青磚築成,墓室的長寬高在幾米至十幾米之間,十分寬大;出土的文物也都是青瓷器、銅器等。從古墓的形制、出土文物的特征看來,都具有典型的六朝時期墓葬風格,與2000年在朱湖村大山垴發現的六朝時期古墓群特征相似。在此次發掘的七座古墓中,除有一座古墓裡面的棺椁保存基本完好外,其余古墓裡棺椁都已無存。

    十多年前已探測到有古墓群

    其實,早在2000年12月,距離此次發現的古墓群約1公裡處,一個叫大山垴的移民建鎮工地上,就挖出了多座古墓。工作人員搶救性發掘了其中六座古墓,共出土50余件青瓷器、銅器等文物,具有明顯的六朝特征。當時,經探測,在朱湖村沿江一帶的地下,還有50余座古墓。如此大規模的古墓群,在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都不多見。古墓群的發現,表明在歷史上,由於長江流域的開發,南方社會經濟有了顯著發展,當地世家大族勢力已經興起。

    由於經費不足,當時無法對古墓進行全部發掘。有文物人員擔心,如不盡快對古墓進行保護、發掘,古墓就有可能遭到施工破壞,引來盜賊。當年的擔心,如今正成為現實。此次發現的七座古墓,就全是由挖掘機在平整工地時挖開。從發掘的情況看來,有的古墓確實遭遇過盜賊,裡面已空無一物。采訪中,就有當地居民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曾經有人在工地上撿到過一面銅鏡。不過,由於時間過去太久,此事已無法得到核實。

    碼頭鎮連續挖出古墓,引起瑞昌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指示相關部門要核實古墓的情況,調查是否能找到墓主後人;出土的文物,可在碼頭鎮辦一次專題展覽,讓當地人通過觀看文物,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

    開發核心地帶就位於古墓群

    21日,記者站在長江大堤上放眼望去,整個沿江一帶都已變成一個大工地。碼頭鎮是長江入贛第一鎮,自古就是長江重要商埠,如今更是長江產業帶和昌九工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碼頭鎮沿江一帶工業開發風生水起,而朱湖村一帶更是碼頭鎮沿江開發的核心地帶。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埋在地下的古墓就一座座“重見天日”,不得不為工業開發“讓位”。而文物部門也只有每次在古墓被挖機挖開後,才忙著收拾“殘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