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崖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1:30   編輯:古代建築1928年,我國第一代考古學者吳金先生,在城子崖發現了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於1930年、1931年進行了首次發掘,並定名為“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成為龍山文化的命名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現城子崖遺址存在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疊的事實說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築城立國的理想之地。
在博物館的城子崖遺址西城牆、南城牆發掘保護現場,您可看到“三城疊壓”的壯麗景觀。最下層是原始社會晚期的龍山文化城;中層是夏代的岳石文化城;最上層是周代文化城址,曾為古譚的國都。《詩經》中的佳作“大東”篇即為譚國一位大夫所作,為濟南市現存最早的詩篇。
龍山文化出土文物
城子崖遺址“三城疊壓”發掘現場
在城子崖遺址東北約2公裡處,是東平陵故城遺址。東平陵城,始自春秋,興於兩漢。漢代為濟南郡,濟南國治所。曹操在184年,曾任濟南相,而濟南歷史上唯一的皇帝王莽,就出生在東平陵城。 1977年,東平陵故城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城子崖遺址西約1公裡處,位於龍山鎮龍山村西北濟青公路通過處,是西河遺址。該遺址為西河類型古文化命名遺址,距今約8500年左右,是迄今山東境內最早發現的有陶新石器文化。 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北靠濟青高速公路,南鄰濟王公路,西北距濟南國際機場25公裡,膠濟鐵路、濟青公路橫貫東西,隨時都可迎候國內外各界游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