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成都新出土南朝造像引關注

成都新出土南朝造像引關注

日期:2016/12/14 12:07:15      編輯:古代建築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對青羊區下同仁路古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時,取得重要收獲,出土了一批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該遺址毗鄰成都有名的文化街區寬窄巷子,引起公眾和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這批南朝造像已經送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保護中心開始修復和研究。據考古現場負責人、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易立向記者表示,他們目前正在抓緊整理資料,編寫考古報告。等報告整理完畢發布後,將有更為詳盡的資料發布,為學界提供更多研究資料。 
    記者了解到,該遺址位於成都市青羊區下同仁路126號,原為成都市水表廠廠區,北面與實業街相鄰,東南方向距寬窄巷子街區約200米。遺址區東部的地表現保存有一段城牆體,南北長約45.5米、最寬處約23.5米,最高處約6.7米,2012年曾對其開展了考古勘探工作,確認屬於唐代晚期以來修築的羅城西牆。本次發掘共計揭露面積約500平方米,清理出灰坑8座和水井2口,出土瓷器、陶器、石造像、建築材料和錢幣等一批重要的生活遺物。 
    整個發掘區分為I、II兩個區,第I區位於城牆和護城河外側,堆積狀況較差;第II區位於城牆內側,保存狀況較好,地層比較簡單,可分為4層:第1-2層為清代至近現代堆積,第3層為五代末北宋初堆積,第4層為漢代堆積。出土遺跡以編號H3和H6的兩個灰坑最為重要,坑內埋藏大量石刻佛像。其中H3內發現的石刻佛像約有百余件,有單體佛、菩薩、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組合造像,其中一件背屏式造像有南朝“梁天監十五年”發願文題記,另有一件單體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造像均為紅砂石質地,個別造像外有貼金,雕刻精美,彌足珍貴。從初步判斷結果看,這批造像的時代集中在南北朝至唐之間,且多數造像屬於南朝時期,從坑內伴存出土的瓷器判斷,H3的埋藏時代在五代至北宋初。H6內出土了30余件石刻殘件,其中羅漢頭像較多,時代多屬唐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