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徽州區古建保護利用綻放異彩

徽州區古建保護利用綻放異彩

日期:2016/12/14 12:03:16      編輯:古代建築
    本報訊徽州區圍繞適應現代鄉村旅游、慢生活休閒理念需求,堅持文化、旅游、生態,加快推進古建築保護工程建設,讓古建築在保護與開發完美結合中綻放異彩。日前,走進徽州區西溪南鎮義義會館古民居搬遷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一個偌大的園林式樣古建築群已具雛形,工匠師傅們正抓緊內部裝飾和外部環境的假山、水系、石板路打造。

    義義會館古民居搬遷項目是續建項目,也是今年徽州區古建築保護利用重點工程之一,總投資3000萬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共異地搬遷修建清三代時期風格徽派建築10棟,在保護上,維持原貌、修舊如舊,保持原來的格調和韻味;在開發利用上,每棟建築都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包括客房、音樂廳、咖啡廳、年會館、書畫廳等,為游客提供一個慢生活、身心完全放松的環境和場所。“今年我們將完成剩下600萬元的投資,全面完成整個項目建設,”項目業主查麗華介紹說,“建成後,通過外部的水系、廊橋、假山,將10棟老房子穿插連接,把這裡打造成高端文化休閒旅游綜合體。”

    今年,徽州區共實施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98個,總投資7800萬元。其中重點工程20個,投資3578萬元,類型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橋、古塔、古道等11類古建築。在實施中,通過文化、旅游和生態的融合,豐富古建築內涵,打造多樣業態,拓展開發利用外延,推進古建築保護利用提質增效。今年,該區將重點選擇若干古祠堂、古民居,建設徽州四雕、文房四寶、農耕文化、名人藝術等博物館群,弘揚傳承徽州地域文化,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同時通過企業市場化運作,整合巖寺老街、蜀源古村、通靈古道及唐模七天井旅館、義義會館等項目資源,開發一批滿足旅游轉型升級需求的休閒養生、戶外運動、文化體驗項目,帶動全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全面加快呈坎文物保護利用樣板工程、西溪南鎮保護開發、老謝家茶古民居群等項目建設,打造綜合類業態,放大經濟社會效益。

    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多元資金投入下,截至目前,徽州區靈山水街保護利用、琶塘村保護利用、呈坎文物保護樣板工程、義義會館古民居搬遷項目以及葉氏宗祠、通靈古道等一大批項目正在加快實施中,已完成投資1800余萬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