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趙遺址處於夏商文化核心區
日期:2016/12/14 12:02:55   編輯:古代建築
東趙遺址內商代建築基址
東趙遺址發掘現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河南年度考古發現中,值得一提的當數東趙遺址。盡管這裡既沒有出土讓人驚歎的玉器青銅器,也沒有讓人震撼的金縷玉衣,但那厚厚的黃土夯層所蘊含的內容,或許將改寫人們對上古時期的認知。彌漫著神秘色彩的夏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是部落聯盟還是已經真正具備了早期國家的雛形?或許,人們會在這塊土地上找到答案。
考古大家的故鄉情懷
2015年3月31日,一個陰天,細雨還沒有來得及光顧這片黃土地。
沿著西四環上了化工路,一直往西,不過數公裡就是一個叫趙村的地方。趙村很大,是個行政村。“按照自然村的概念,這兒分東趙村和西趙村,我們發掘的遺址就在東趙村,因此叫東趙遺址。”走在村頭的黃土路上,負責現場發掘的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張家強回憶說,東趙遺址發掘也就這幾年的事,但發掘的緣由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東趙村還只是鄭州西郊的一個普通村莊。有一天,村裡一名學生聽說朋友在村頭撿到一個青銅器,後來經鑒定說是商代的文物,再問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說很久很久以前,這村是夏商時期的都城。小村子竟然曾是夏商時期的都城?!這讓年輕的學生產生了好奇。不久,這個學生考入了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2年,成為北大考古系主任,並先後主持過多處重點遺址的發掘。他,就是考古大家李伯謙先生。
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的主持人,李伯謙先生關注的重點是夏商文化方向,他的故鄉——鄭州東趙村是否曾是夏商時代的都城?早年的這個疑惑能否有個明確的答案?
2011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達成協議,合作研究“中原腹心地區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這一課題,對東趙遺址進行了先期的考古調查。
僅從考古地圖上看,東趙遺址就顯得很重要:遺址的大致方位是鄭州市高新區溝趙鄉東趙村南、中原區須水鎮董崗村西北。整個遺址處於丘陵與平原的接觸地帶,海拔只有120米。東趙遺址東距須水河約2公裡,西北不到1公裡有一條自然沖溝,沖溝向東北曲折流入須水河。以東趙遺址為中點,向東14公裡,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州商城遺址;往北約7公裡,就是大師姑城遺址;東北方向約9.5公裡,就是小雙橋遺址;往西不到兩公裡,就是荥陽關帝廟商代晚期遺址。東趙遺址,正處於夏商文化分布核心區域。
“2011年,我們在村東南發現了溝狀河湖相堆積,在堆積的底部發現有龍山晚期陶片,在對遺址東部斷崖剖面清刮時發現基槽狀堆積,初步判斷東趙遺址存有城址。”張家強說,2012年10月,考古隊開始小規模試發掘,到2013年,第一次發掘基本結束,這之後又進行發掘,取得了重大發現。
近3年來,東趙遺址累計發掘面積近6000平方米,勘探面積達70萬平方米,發現大、中、小三座城址,清理出近500個遺跡,遺跡包括城牆、城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灰坑、窖穴、水井等,出土了豐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等夏、商、西周時期文化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