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加強遺址的保護規劃開發
日期:2016/12/14 12:00:09   編輯:古代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蕉嶺縣謝晉元故居。陳曉光 攝
據統計,蕉嶺現有的革命舊址遺址有蕉嶺縣第一個中共支部舊址、蕉嶺縣委第一次代表會舊址等17處。其中,革命遺址保護狀況好的有7處,保護情況較差或很差的有2處,大部分遺址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紅色資源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蕉嶺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湧現了張宏昌、鐘慕光、鐘占文、劉安、鄧崇卯、陳順侯等一批進步青年,他們後來成為蕉嶺革命的中堅力量。
紅色年代雖已遠去,在這片紅土地下長眠的當年烈士英魂,為蕉嶺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至今仍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蕉嶺兒女奮發前進。蕉嶺縣委書記溫向芳說,這些寶貴的歷史斗爭經驗,是激勵蕉嶺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承前啟後、奮勇前進的寶貴財富。
據統計,蕉嶺現有的革命舊址遺址有蕉嶺縣第一個中共支部舊址、蕉嶺縣委第一次代表會舊址等17處,其中,革命遺址保護狀況好的有7處,保護情況較差或很差的有2處,大部分遺址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保護革命遺址,挖掘紅色資源成為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蕉平尋蘇區上空紅旗飄飄
大革命時期,地處廣東省東北部的蕉嶺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積極開展反帝反封建、驅除外國勢力、鏟除反革命力量的斗爭。湧現了張宏昌、鐘慕光、鐘占文、劉安、鄧崇卯、陳順侯等一批進步青年,他們追求真理,信仰共產主義理想,成為後來蕉嶺革命的領導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些蕉嶺籍革命先驅陸續回到家鄉,點燃革命斗爭的烈火,1927年7月,在三圳九嶺成立蕉嶺第一個中共支部。接著,新鋪支部、長江支部、烏土支部相繼成立,蕉嶺革命迅速融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洪流中。同年12月初,中共蕉嶺縣特別支部在新鋪龍虎薮召開會議,成立了中共蕉嶺縣委員會。從此,在黨的領導下,工農革命運動在蕉嶺蓬勃開展,發動新鋪大暴動,建立工農武裝,開展土地革命。
1929年10月,紅四軍在朱德軍長的率領下進入蕉城,宣傳革命,推動了蕉嶺土地革命運動。1930年初,蕉嶺革命形勢蓬勃發展,農民協會組織和赤衛隊遍地開花。同年4月,蕉嶺縣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10月10日,蕉嶺縣革命委員會在三坑下畲村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蕉嶺縣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蕉嶺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隨即領導蘇區人民開展打土豪斗地主、實行土地革命,沒收封建公嘗和地主的土地、燒田契、出谷倉,充實了蕉平紅軍獨立營以及各村赤衛隊的武裝組織,蕉嶺蘇區開始進入了土地革命斗爭全盛時期,為“蕉平尋”蘇區的建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30年12月,西北分區巡視員劉琴西指示蕉嶺、平遠、尋邬三地縣委“由尋邬縣委即召集蕉平兩縣縣委籌備蕉平尋三縣合並黨代表會”。接著,西北分委派劉琴西、李巴林尋邬留車,指導蕉平尋三縣黨團代表大會和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1931年1月15日,蕉平尋黨團代表大會與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江西尋烏黃田召開,大會選舉了蕉平尋縣委,成立了蕉平尋蘇維埃政府,蕉平尋蘇區正式形成,從此標志著蕉嶺蘇區納入了中央蘇區范圍。
蕉平尋蘇區成立後,蕉嶺蘇區積極貫徹執行縣委、縣蘇維埃的政治、經濟、政權武裝等方面的決議,積極進行蘇區建設。健全了區鄉兩級黨組織,健全支部生活,發展黨員隊伍。還大力發展革命群眾組織,發動農民組織農會,進行打土豪分田地,發展經濟貿易,幫助群眾發展生產。這一時期,還根據中央“發展百萬紅軍”的號召,猛烈擴大紅軍隊伍。建立游擊隊伍,擴大地方武裝,配合主力紅軍開展了三次反“圍剿”斗爭。在蕉平尋縣委、縣蘇維埃的領導,蕉嶺蘇區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呈現出大好局面,成為當時東江革命根據地各項建設比較突出的蘇區。
蕉平尋蘇區是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根據革命斗爭的形勢需要建立起來的。這一時期,蕉嶺蘇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經濟文化建設和革命群眾團體建設,取得了卓著成績,特別是在守衛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二、第三“圍剿”的斗爭中,立下了歷史性的功績。蕉嶺縣委書記溫向芳說,這些寶貴的歷史斗爭經驗,是激勵蕉嶺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承前啟後、奮勇前進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