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日期:2016/12/14 11:57:27      編輯:古代建築

    土主寺古建築群位於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鄉金江街西端北側。其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大殿脊檩墊枋下題記的明確記載,應系清同治十四年(公元1875年)重建。

    原址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由南至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戲台)及大殿,大殿兩側配有東西耳房,中軸線西側為廂房,東側現狀是圍牆。山門為二層單檐歇山頂建築,前檐做單檐歇山頂抱廈,後檐為歇山頂戲台。廂房為單層單檐懸山頂建築,大殿為單層單檐懸山頂建築。土主寺古建築群年代久遠,保持了相對完整的平面布局,梁架典型、藝術構件精美,建築的結構形式及構件具有當地風格,尤其是山門的設計比較精巧,既是寺廟入口,又兼有表演和觀賞的功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2006年4月被公布為永勝縣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土主寺古建築群地處魯地拉水電站淹沒影響區,為配合水電站的建設,同時更好地保護文物,受雲南華電魯地拉水電有限公司委托,我所承擔了此項文物建築遷移保護工程的勘察、測繪、設計及組織實施工作。經現場勘察發現,山門(戲台)、大殿、西廂房保存完好,但局部被後期人為改造,尤其門窗、裙板等小木作改動很大,已完全失去原有風貌。大殿東西耳房為後期新建,梁架及構件都較簡陋。東廂房、山門(戲台)耳房均已毀。

    綜上所述及根據魯地拉水電站建設工程的要求,急需對土主寺古建築群進行遷移保護,復原重建工程內容包括:拆除原址建築,並對拆除構件進行編號、登記、整理及修復;新址搬遷至濤源鄉新集鎮金江坪片區牲口交易市場用地內,根據新址位置遷移並恢復重建土主寺古建築群;根據相關規范及現狀勘察報告對殘損構件進行加固處理;根據相關規范及實際情況對已毀損或被改建部分進行局部復原。根據復原重建方案,對山門(戲台)、大殿、西廂房的改造部分進行復原。木構件可以繼續使用的按編號歸安,無法使用的按照原建築構件尺寸及原工程做法進行補配;恢復重建大殿東西耳房、山門耳房、東廂房。

    2009年12月完成原址現場實測、勘察、照片拍攝、資料收集、遷移新址選擇等外業工作,2010年5月完成勘察報告、實測圖、拆除及運輸方案的設計工作,並獲得雲南省文物局評審通過,2012年9月完成復原重建方案及施工圖的編制工作,2012年11月獲雲南省文物局評審通過,2013年4月10日至2014年5月24日完成古建築群整體復原重建工程,2015年6月26日通過竣工驗收。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拆卸前建築群外觀之一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拆卸前建築群外觀之二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拆卸前大殿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拆卸前山門(戲台)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復建中大殿牆體施工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復建中山門(戲台)抱廈斗拱歸安就位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竣工後院內景觀
永勝土主寺古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

竣工後建築群外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