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和順純美古鎮
日期:2016/12/15 22:46:24   編輯:古代建築
悠閒的生活 李久紅 攝
看慣了德宏的民族風,偶爾也會想換種調調,感受下他處的美好,於是,騰沖著名的僑鄉─和順就成了最佳的選擇。跟芒市不同,和順更有點江南水鄉的味道。在這座不大的古鎮裡,除了賞美景,還有許多的歷史痕跡可循。
夏天的尾巴上,帶上家人或者與朋友一道,游蕩在陽光普照、荷花盛開的古鎮,參觀馬幫博物館,探訪民宿,在路邊吃松花糕,不失為美事一樁。
尋 小鎮古跡多多
來到和順,一座“和順順和”的牌坊首先映入眼簾,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繞村而過,碧綠的河水緩緩地流著。河上有兩座形似彩虹的拱橋,當地人給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雙虹橋。
跨越雙虹橋,一個中西合璧的建築群呈現在眼前,這便是有著“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美譽的和順圖書館。館內藏書達7萬余冊,還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濃厚的文化氣息吸引著不少讀書看報的人。據了解,玲珑典雅的和順圖書館始建於1929年,是中國鄉鎮創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圖書館,藏書中不乏國內珍本、孤本。
另外,建於1940年的益群中學,曾為僑鄉培養出許多人才;在當年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部舊址之上,有一座建築,那就是滇緬抗戰博物館,裡面收藏了近5000件文物;艾思奇故居也是和順不能錯過的古跡。磚石楸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裡,有串樓通欄、雕花格扇、西式小陽台,顯得古樸典雅。
賞 古色古香民居
走在和順的小路上,感覺這裡的道路十分潔淨。原來這裡的大街小巷,全為石條鑲砌,平整光潔。甚至在古鎮入口前的田埂上,芭蕉關的關坡上,也鋪有石條。騰沖多雨,在別處泥濘難行,在這裡卻不爛不滑。
民居環山而建,漸深漸高,房捨密集。和順的民居基本上由石頭、木材、泥磚建造而成,不同的家境選擇不同檔次的材料,房屋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既有傳統庭院式建築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也有中西合璧式的,還有糅合白族民居特色的。每家宅院中的天井都用石板鋪砌,院內廣植盆景花卉,廳堂裡懸掛著對聯、匾額,其內涵與講究著實讓人驚歎。有的人家還以進口鑄鐵花窗點綴廳堂,有的人家則用雕花精美的中式窗棂鑲著進口的彩色玻璃。大多修繕良好,粉牆黛瓦,整潔美觀。
和順的魅力更多的正是在於這裡的古建築和民居。推開門,總會有人熱情地招呼你進去坐,一杯清茶,主人娓娓道出祖先和房屋的故事。每一間古老的大屋都有自己的講究,天井都會有一棵歷史悠久的古樹,加上古老的鑲花門窗和古樸的大鐘,內涵與講究總讓人驚歎不已。
享 恬靜世外桃源
和順景色優美,四面火山環繞,山上名木古樹郁郁蔥蔥;蜿蜒的大盈江水白練般鑲嵌在廣袤的稻浪、黃花之間,靜谧而又耀眼;一泓繞村碧水,魚翔淺底,河畔古柳如煙;濕地、龍潭、峽谷,鹭鸶、野鴨、老牛,梅花、茶花、稻花,一個恬靜的世外桃源。
翠綠若水的枊枝下,潺潺的溪水邊,村民在厚木板上搗衣洗菜,嬉笑聲、搗衣聲隨風時斷時續,白鵝在旁邊悠閒地游著……細細品味,和順與其他古鎮有太多的不同,比如這裡的古鎮是依山而建,比如街頭看不到太多外地游客的身影,卻因此而平添了幾分生活氣息,讓來到此處的人感受到更多的輕松和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季節,古鎮荷塘裡的荷花開了,晴朗的日子,斑駁的樹影和點點陽光跳動在明媚的荷花上,明明滅滅閃閃爍爍,顯出一種異樣的美感。而到了夜晚,推開木窗,一陣陣荷花的清香飄入鼻中,真是神仙也羨慕的日子。
旅游帖士:
交通:由於梁河在修公路,如果要自駕到和順,可從龍陵——鎮安——騰沖,翻越過高黎貢山即到,行程約3個半小時。如果乘長途汽車前往,可到芒市北站坐車,到騰沖後打車前往。
美食:和順入口處的“和順人家”餐廳非常的古樸,大救駕、酸辣魚、“頭腦”等都是這裡的美食。還可以在幽雅的“和順茶館”,喝由白龍水沖泡的普洱茶。還有古鎮內的“寸氏豌豆粉”,據說至今已經延續了4代。淋了蜂蜜醋的豆粉,鵝黃的粉塊乖乖地躺在紅紅的椒油裡等著你品嘗,夾起一塊塞進嘴裡,微麻微辣微甜配著豆粉的味道那叫一個爽。
住宿:古鎮裡的民居客棧很多,標間一般在100元/間,衛生條件較好。
門票:和順實行一票通,只要在大門口花80元購一張門票,就可以在和順鎮通行無阻,滇緬抗戰博物館、彎樓子、艾思奇故居、和順圖書館等各個景點任你游覽。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虞嘯卿師部所在地就是和順的“李氏宗祠”,而坐落在田園風光之中的“張氏宗祠”正是龍文章把炮灰團從緬甸帶回國後一直住的收容站。電視劇結局時年邁的虞嘯卿緬懷當年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炮灰”弟兄的滇緬抗戰博物館,也可以細細地前去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