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激進組織損毀古墓 聯合國請求國際刑庭徹查
日期:2016/12/14 11:36:42   編輯:古代建築
聯合國文化部門負責人稱其相關人員在視察了西非國家馬裡共和國 (Mali) 重建工作後,已就伊斯蘭激進分子在突襲搶占馬裡北部期間破壞珍貴陵墓事件向國際刑事法庭法院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提交報告。圖為 2015 年 7 月10 日,在非洲巴基納法索 (Burkinabe) 首都瓦加杜古 (Ouagadougou) 市立公墓葬禮儀式上,該國士兵向六位在馬裡北部伏擊中遇難的聯合國維和人員致敬。圖片來源:法新社/艾哈邁德·歐尤巴。
中國文物網7月27日編譯報道:聯合國文化部門負責人稱其相關人員在視察了西非國家馬裡共和國 (Mali) 重建工作後,已就伊斯蘭激進分子在突襲搶占馬裡北部期間破壞珍貴陵墓事件向國際刑事法院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提交報告。
2012 年,除馬裡其他沙漠城鎮之外,與卡伊達 (Al-Qaeda) 基地組織相關的激進分子攻占了距離該國首都巴馬科 (Bamako) 東北部約 1,000 千米(約為 600 英裡)的廷巴克圖 (Timbuktu)。
這些恐怖主義者高舉破除盲目崇拜產物的旗號,摧毀了 16 處曾在十六世紀黃金時代作為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古代馬幫前往至此的穆斯林聖徒朝聖聖地,並毀掉了數千份古代珍貴手稿。
結束訪問廷巴克圖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部已將基地激進分子蓄意破壞陵墓的相關事宜報告給國際刑事法院。兩個月前,我與負責該案的檢察官進行了會晤。我相信他們正在快速著手調查此案,希望其能夠盡快將相關案情調查結果呈送至國際刑事法院。”除此之外,博科娃並未給出更多起訴指控詳情。
據悉,遭到破壞的陵墓均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古跡,博科娃表示根據聯合國 1954 年《海牙公約》,損毀文化遺產應受到戰爭罪行指控。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法國支援馬裡政府擊退伊斯蘭聖戰激進分子後,聯合國文化部門與馬裡政府及其他國際組織開始重建廷巴克圖。
去年開始的重建工作非常重視該地區的傳統建築方法和文化知識,同時創造了約 140 個本地就業機會。各石匠使用本地阿霍爾石、稻桿及泥谷混合物,以重建 16 處損毀陵墓中的 14 個遺址。
博科娃告知記者:“通過重建陵墓,我們共同努力維護和平並恢復城市印跡。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整修其他廷巴克圖文化遺產古跡。”
據悉,在這一地區,建造陵墓旨在向已故聖徒表示敬意。這些人曾在其生前被推崇為虔誠、偉大的人文主義者和學者,備受民眾愛戴。
對於廷巴克圖(稱為“333 聖徒之城”)民眾而言,這種陵墓摧毀堪稱是對馬裡歷史和文化的攻擊。在伊斯蘭激進分子攻占廷巴克圖期間,約 4,000 件古代手稿丟失、被盜或燒毀,另有 10,000 份珍貴手稿存放在惡劣存儲環境中,情況堪憂。因此在 2012 年,370,000 件羊皮紙稀世文稿被運往巴馬科,以保護其免遭聖戰分子的破壞。目前,巴馬科檔案管理員正在對這些典藏手稿進行分類並實現資料數字化。
整個修復工程預計將持續四年,耗資 11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6830.67 萬元)。到目前為止,在世界銀行、歐盟、瑞士及美國國際開發署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的支持下已籌集 3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862.91 萬元)。(中國文物網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