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觀點│坐擁大海:活化古建築,讓順德更多“詩意鄉愁”

觀點│坐擁大海:活化古建築,讓順德更多“詩意鄉愁”

日期:2016/12/14 10:55:16      編輯:古代建築

為做好一個活化規劃,順德就願意花出50萬,確實是反映順德媒體和順德相關職能部門從上到下對此項工作的宣傳重視和組織重視。

 

  實際的情況是,順德在大力發展經濟,順德市民、村民在走上富裕康莊之大道大興新居,順德城市高樓大廈在林立的時候,順德的祠堂、古橋、明清時期大戶人家的建築等卻在拆的拆、荒廢的荒廢甚至遭到所謂的現代化、城市化、國際化特別是文革時期除“四舊”的毀壞,而不知其實民族的、特色的東西才是我們的根,才是我們念念不忘的“鄉愁”。為此,我們要為順德區文化體育局、旅游局等文化部門及時啟動編制順德的古建築活化規劃而贊。但是,時不待人,希望順德的這個編制活化古建築的規劃啟動後立即進入專家組織、深入調研、加快全區10個鎮街、每個村的古建築的數據統計等工作,作出月度完成的工作目標和具體的工作計劃。

 

  活化古建築,讓順德更多的“詩意鄉愁”。我有如下進一步完善此項工作的思考。

 

  一是區文化體育局、旅游局在牽頭活化順德古建築項目規劃工作時,建議最廣泛調動順德的一切資源,而不是僅組成專家團隊只有自己幾個職能部門包括鎮街的宣傳文體辦在做。這項規劃方案的出具要快,故在組織上各鎮街、各村居都要配合成立相關的工作組和落實具體工作人員。因為大量的數據統計和古建築的歷史、地理、工藝等工作都要全面和系統開展。沒有大量人手的參與我想可能很難保證此活化規劃方案是科學、有效和適宜的。而且在編制規劃方案的同時,對具體的活化古建築的工作計劃、費用預算等要同步思考、同步落實。不要等規劃是做好了,時間是做長了,還是未看到順德的祠堂等古建築活化,卻仍然在讓位於順德的地標性建築或順德的“三舊改造”項目中。

 

  二是活化時硬件如粉刷、加固、修新等容易做到,但更應有軟件上的活化舉措。如活化如何“活”?讓這些古建築重新煥發生命力,除了作為系列旅游景點,還可以在琴棋書畫、提高這些古建築的文化內涵做文章,如活化成國學講堂、鄉村書屋、畫家、書法家、音樂家及粵劇家工作室,甚至可以是文化人、詩人吟風弄月的集會室。讓文化之風在順德城鄉“詩意、高雅”地飄揚。

 

  三是活化的這些古建築它們在新的時代的生命力應給予立體、有效的宣傳。比如就順德祠堂整理出一個系列的梁姓、何姓、林姓等分別不同姓氏的宣傳片,反映各宗族在順德這塊土地上奮斗的來龍去脈,讓更多的人通過宣傳片了解和深深懂得順德的過去、把握現在、面向未來。順德作家、詩人這些“寫作能手”們應組織起來,寫出順德一個個古建築的愛戀、詩意、奮斗和情感故事,讓更多的人感受順德詩意的山、人文的水。勤勞的順德人既能美化城市、美化生活,也能活化鄉村,順德在繁榮富庶的同時,一樣能留住“詩意鄉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