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考古學認為非甘肅土著秦人的遠祖是東夷一支

考古學認為非甘肅土著秦人的遠祖是東夷一支

日期:2016/12/14 12:02:33      編輯:古代建築
    悠悠華夏文明,歷經多民族的碰撞融合創造,在不斷的質的飛躍變化中得以形成。春秋戰國,群雄逐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戰國時代隨之落幕。位於西北的小秦兼並其他各國而統治天下,創造了大秦,以如此方式將龐大國家改朝換代的事情畢竟史無前例,我們稱之為帝國。

    《史記·秦本紀》上記載了秦帝國的前生:秦西周時,伯益族後人非子在犬丘養馬。周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故封非子為附庸,邑於秦谷。這意思是說,秦先祖非子的封邑大概位置就在今天水一代,“犬丘”可能在今禮縣圓頂山(趙坪)遺址或其附近,這樣一來,《史記》中毫無溫度的方塊字就變成了甘肅現今一個個活生生的地名。

    2014年底,“秦與戎:秦文化與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在北京展出,這是甘肅省考古參與的早期秦文化考古調查項目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展示和野外考古工作總結。成果展以考古遺址和出土文物為線索,勾勒了秦族、秦諸侯國、秦王國、秦帝國的發展線路圖。即日起,本報將陸續推出“秦人留在甘肅的歷史密碼”系列報道,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4年—2014年10年間在甘肅境內的考古發現,不僅梳理出秦人在甘肅的活動足跡,更解開了許多籠罩在先秦歷史上的謎團,還原了這一段真實的歷史。

    文物考古早期秦人“創業史”重見天日文物是歷史的證明,在文字只做祭祀用途尚未普及的商周王朝,遺存於地底的文物,是當時歷史最好的見證者。

    早期秦文化指西周至春秋前期的秦文化,大致在公元前677年德公居雍以前,是秦文化的濫觞期和發展期,秦的很多特征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並對中國古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上個世紀以前的很長時間裡,人們都模糊地意識到,早期秦文化一定在甘肅這一代,但是究竟他們遷徙的路線如何,他們這一路走來是在哪裡發展壯大,一直是一個歷史中包裹著的謎。

    200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國家博物館考古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五家單位,組成了聯合課題組,啟動了早期秦文化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陸續對禮縣的幾處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其中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確定為秦王族聚居之地。2006年到2010年間,考古隊發掘了張家川馬家塬戰國西戎貴族墓地發現,該墓地與晚期秦文化關系密切。馬家塬遺址2006年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清水縣城附近的李崖遺址發掘的西周墓大多數為秦人墓,部分出土陶器有濃厚商文化遺風,這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秦人墓葬,為探索秦文化淵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這十年的文物考古成果,基本摸清了秦人在甘肅的足跡,他們從哪裡來?他們沿著哪條路線遷徙最終到達權力巅峰?這一切,靜默的文物給出了答案。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趙化成是課題組的專家之一,他說,秦族、秦國歷史、秦文化的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目前有關秦的考古工作和研究多集中在較晚階段。在秦文化考古學領域,對德公居雍以前,即商代晚期、西周時期至春秋早期的秦文化,特別是秦人東遷以前在甘肅省東南部所遺留的秦文化遺存的了解還相當有限,十年先秦考古,解答了許多考古界的謎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