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鹿阜古鎮

鹿阜古鎮

日期:2016/12/16 18:34:58      編輯:古代建築

鹿阜古鎮
  住在石林縣城,茶余飯後踱出賓館酒店,一抬腿就走進了鹿阜古鎮、走進了“從前”,把昔日這個滇東南軍事重鎮關於時光、關於繁盛的種種過往,都一層層堆疊在眼前、心間。

  名勝古跡看風雲

  在鹿阜城裡散步走走,從北邊的文廟,走到南邊的武廟;從古老的東門街、經西門街、走過一個丁字形的網狀格局,來到北邊的西北街,可以從鹿阜的古風古貌,看到她百年來的風雲會。

  鹿阜的文廟斗拱抬梁,造型宏偉,雕刻精致,是我省有數的古建築群之一。1939年,雲大附中遷到石林後,中共地下黨員歐根、楚圖南、張光年等到路南中學,與石林本地的政治家楊一波一起,以教學為掩護開展抗日民主宣傳活動。這裡還是我省早期宣傳革命思想的《盤江報》、《和力社》等刊物的創辦地,也輸送了一批革命干部到圭山參加邊縱工作,在新中國建國史上留下過紅色記憶。

  供祀關羽的武廟,現在是縣文化館所在地,存留著十分有趣的“貪官縣長許良安遺臭碑”一塊。1943年11月23日,因縣政府抓學生當兵激起學生抗議,縣長許良安率警隊沖進路南中學,撕毀壁報,抓走中共黨員教師張孝昌、進步學生劉桂五。在楊一波的組織和領導下,學生結隊沖進縣政府,搶回被抓教師,斗爭持續了兩個多月,許良安畏罪潛逃,省民政廳下令撤銷其職務。聞一多先生把這一進步活動稱為“路南小一四運動”,隨後還修了“遺臭碑”以紀念。

  東門街上享從容

  東門大街是古鎮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小商小販們還是那麼從容,絲毫沒有現代都市的緊張忙碌,他們都有條不紊地做著各自的營生。上班的步伐穩健,上學的笑笑鬧鬧,遛早的老人張張望望……街上吃上一碗面條米線,一個又一個周而復始的的早晨就這樣開始了。

  路南八景之一的“魚池雲影”傳說,很信以前,石林縣城牆的外面都是召澤地,一到夏天,滿是盛開的荷花和水中白雲的倒影,相映成趣。百姓們隨時都可以跳到水中捉魚雲,曾有“三步兩孔橋”的說法,這該是一種多麼詩意的生活啊。

  《康熙路南州志》裡曾有對鹿阜得名的記載,相傳有人逐鹿於此,人鹿忽然不見,因此得名。到了民國時期,鹿阜鎮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江南漢族民居建築風格與本土建築風格結合的民居建築群。城四周有城牆、護城河等防御設施,城牆上聳立著城樓。相互交錯的街道和巷道以石板鋪就,呈丁字形排列,並修有水渠和水井,一幢幢四合院和“一顆印”的民居建築群落。踏進東門街,那一處處散布在小鎮各類建築之間的古宅,入眼處牆頭百草叢生,牆身上斑駁陸離,記錄的,都是久遠歲月的印跡。

  在東門街上隨性走走,可以忘記很多紛擾,感受一種從容、一種恬靜安適的生活。

  古鎮集市趕熱鬧

  鹿阜鎮歷史悠久,自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設談稿縣以來,至唐朝定名為撒呂城,後經歷朝更名為“路甸”、“路南”至1949年建國以來,一直是石林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這裡經歷過較多特殊的歷史事件、有較多的歷史文化遺存,詩歌、曲藝、工藝美術、土特名產、風味食品、民俗風情等民族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傳統民居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

  因為處於滇中昆明、滇東曲靖、滇南開遠三個地方的咽喉要道的獨特的區位優勢,鹿阜的集市一直很有名氣,到清永熙年間,鹿阜古鎮的集市就已在周邊縣頗有名氣,古鎮上的商賈,在集市上出售著包括大米、肥豬、香油、白酒、草帽、草鞋、麻袋、乳餅等東西,周圍的宜良、泸西、彌勒、陸良、羅平等地商人,也從古鎮上購進土布、食鹽、煤油、火柴、寬布、油紙等商品,每逢街天,二三千人,八千公斤的糧食,一千多斤的蔬菜,兩三百頭大小牲畜在集市上往來買賣,確實盛極一時。

  沐風栉雨望繁華

  近年來石林縣經濟正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旅游業已經為這個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石林縣又處於滇中昆明、滇東曲靖、滇南開遠三個重要城市的交匯點上,是滇東南三個州市18個縣市進入滇中的必經門戶;石林風景名勝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成功,也必將帶動全縣旅游業的迅速發展。鹿阜古鎮趕上的是縣域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天時”、區位上的“地利”和石林申遺成功的“人和”。

  石林縣經過反復研究和論證,將以旅游產業發展為依托,逐步形成以石林大道為骨架的石林路城鎮經濟帶和以九石阿旅游專線為骨架的阿詩瑪民族文化經濟帶兩個縣域經濟的經濟帶,最終建成石林生態旅游城市。將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等方式,重點對老城區重點古建築加以保護和修復,改造危舊房屋使其成為具有滇中民居建築特色,為人們提供盡情追憶歷史,撫今懷舊的民族文化藝術體驗樂園。配之以石林人民的母親河——巴江之秀麗,顯現現代化特征的居住、商貿區——縣城東區之時尚,為人們提供感受清新氣息,休閒游玩的好去處,使之成為民族文化小中心,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