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是如花 領你雲南古鎮尋春夢
日期:2016/12/15 23:12:41   編輯:古代建築古鎮,一般指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群。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老村鎮。她猶如一顆顆明珠,天女散花般點綴在山水之間,或碧野之角。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默默地守護著千百年來固有的生活方式,一如歷史的背影,吸引著人們踏著古石板,或劃一葉扁舟去體驗古老的遺韻,感悟歷史的厚重,抑或緬懷如斯逝者。在傳統建築風格、文化的影響下,我國的古鎮多有天人和諧的悠遠意境,結合地域、民族、風俗習慣等又各具特色。古鎮,或狹巷夾天;或庭園深深;或小橋流水;或粉牆黛瓦;或依山傍水;或擇林棲居。它們情之有物而又令人陶醉不知歸路。 你走進一個古鎮,就會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踩動一塊石頭,就會觸動一個朝代。
具體來說,我國的古鎮依據地域特色可以分為:小巧精致的水鄉古鎮、大家風范的徽派古鎮、秀麗鮮明的閩粵古鎮、清秀靈逸的湘黔古鎮、樸實無華的西北古鎮、獨領風騷的雲南古鎮、另類浪漫的川渝古鎮。
作為一個雲南人,我自然對獨領風騷的雲南古鎮情有獨鐘,在欣賞了太多都市紅男綠女燈紅酒綠後,古鎮裡的一條古道,一顆皂莢樹、一串紅燈籠、一幢尖角樓、一對銹把手、一潭水,一匹馬,一個人……都會成了“今生一次”的難得,甚至,一堆馬屎都成了我眼裡一道驚喜的風景。雲南的古鎮每一個地方的特點都不同,帶給人不同的美妙感受。古巷曲折、橋靜幽幽。當雪山頂上斜下縷縷陽光,映照在水溶的石板街市上,一對對馬幫從你身旁的青石板上穿行而過時,時光仿佛停止在了這一刻,慢慢的我就習慣了在古鎮暖陽惬意的懷抱中,在連空氣都浮著溫柔的午後,泡壺茶,聽聽歌,發發呆,曬太陽,不知不覺地又想起了什麼?所以在這一刻,我戀上了古鎮。
如花尋古鎮
如花古鎮尋第一集---迤薩古鎮
(顛簸,嘔吐,屎叭粑,高跟鞋,古鎮,干蛋,世外桃園,2008年的春節+情人節我就這樣度過)
甲寅梯田,世界上最大的哈尼族村寨,也讓我知道了不是只有元陽才有如此美麗的梯田
我們來自八十年代,憤青還是黑色幽默
時間會停留在這一刻嗎?
哀牢山腹地,茫茫雲海霧谷,森森林莽山巒。沿紅河谷而下,從那些荒蠻的大山走進更荒蠻的大山,干熱、缺水。紅河古渡邊,在一座高高的、山梁已經掙裂的紅土山頭上,卻奇怪地兀立著一座小小的很有人氣的“馬背上馱出”的古鎮——迤薩。古鎮的老街擁擠而狹窄,坡坡坎坎的街道上鋪著些狗頭石,一條街轉七八個拐彎上十幾個坎兒是常事,走到窄處時只能容一人獨行,街道不分東西南北長短大小,只是順著房屋拐,感覺似乎在迷宮裡找不到盡頭。窄仄的街道上擁擠著許多老屋,這些老屋奇怪地顯現著各自不一般的個性與逝去的繁華。明清式的四合院雕梁畫棟,花木假山;法式的洋樓拱門圓窗,石堡壁上有著護院的槍孔;中西合璧的庭院裡,青瓦飛檐下卻有彩色玻璃窗子和陽台;有的房屋既非教堂也非醫院,卻說不清緣由地在大門頂上凸立起一個十字架或加上歐式的閣樓與浮雕……
在哀牢山中悄悄流傳著一句話,這個古鎮有三多——出門漢子多、留家寡婦多、屋裡金子多……男人們出門下壩子,走煙幫去了,留下寂寞的紅顏枯守等候,長久的寂寞換回的是可觀的財富,往事太長了,長得只能蕩漾在迤薩城裡那些蒼蒼的白發,那些刻在臉上深深的皺紋中,卻已激不起更大的波瀾。迤薩古鎮诠釋的是一段雲南人寫就的行走和生存的歷史。
如花古鎮尋第二集---鹽津豆沙關
(滇南第一雄關打沾水)
豆沙關有著名的“五尺道”遺跡。五尺道始建於秦,現殘存長約350米,道寬五尺,每級石階寬窄高低不一, 路面留有馬蹄痕印數十個。 它是由川入滇,到緬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絲路)的重要通道。豆沙關古稱石門關,位於鹽津縣城西南22公裡,是古人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險關。壁立千仞的石巖,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西岸巖壁上刻有“滇南樞紐”、“其險也若此”等大字,被譽為“滇南第一關”。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進雲南的第一道關。關上有個唐碑亭,亭內巖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巖。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書法家。這塊摩巖,是袁滋於公元794年(唐貞元10年)出使雲南,路過石門關時刻下的,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與摩巖對峙的東巖石壁上可以觀看神秘的古代“僰人懸棺”葬。
如花古鎮尋第三集-沙溪寺登街
(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沙溪古鎮---茶馬古道上唯一保留完好的古集市,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 一座因鹽和茶興盛的小鎮,一位歷經世事的老人。青石板上的馬蹄印是歲月磨砺留下的皺紋。長久的繁華、拉長了的青春,同樣耐時光的流轉無痕。只是在幻影中,伴著清脆的鈴聲,長長的馬隊出現,喚醒了她塵封的往事舊夢。。。。。。沙溪的歷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诏、大理國在西南地區興起,並成為當時唐朝和吐蕃的緩沖地段,也是連接強者之間的紐帶,也是溝通兩者經濟、文化交往的茶馬古道的主要途經地之一。沙溪作為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也許是上蒼對沙溪情有獨鐘,唐代以後,與沙溪壩一山之隔,位於沙溪西部的彌沙發掘了鹽井,古稱傍彌潛井,沙溪是離鹽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古鎮的貿易也隨之加入新的內容——鹽。鹽井的開采,猶如錦上添花,為沙溪的發展推波助瀾,古鎮作為離鹽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一躍成為茶馬古道的鹽都,成為西藏、滇西北地區的食鹽供給的集散地。
如花古鎮尋第四集-大理古鎮白族火把節
(又是一個把你雙眼點亮的七月)
金庸先生的一部《天龍八部》虛虛實實亦幻亦真,點出了南诏古國的清遠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上世紀六十年代電影《五朵金花》一曲“蝴蝶泉邊來相會”,更將大理風光唱遍大江南北,更使很多人對古老的大理古城充滿了向往。
大理歷史深遠,素有“文獻名邦”美名。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給大理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而在玉洱銀滄之間,自然風光绮麗多姿,蒼山如屏,洱海如鏡,蝴蝶泉深幽詭秘,風、花、雪、月四大奇景,更將大理引向3000年前的古遠時代。
大理古城位於風光绮麗的蒼山之麓,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是中國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面臨洱海,背靠蒼山,至今仍保持著縱橫交錯、棋盤格局式的街道和雄偉壯觀的南北城樓,城樓上“文獻名邦”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最初東西南北各有城門,上有城樓,後毀。城內民居石牆青瓦、門窗雕龍畫鳳,顯得古雅質樸。城西北的崇聖寺三塔和城西南的弘聖一塔,巷山腳下的無世祖平雲南碑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更使古城顯得別有一番情趣。大理還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多彩的民俗風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築特色,都為人們探尋南诏古國打開了一葉窺秘之窗。
如花古鎮尋第五集—黑井古鎮
(千年鹽都走批掉)
黑井古鎮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個久封於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據《黑鹽井志》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後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後稱“黑井”。
黑井歷史悠久,從出土的石、陶、銅器、獸骨等文物考證,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數民族的祖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勞作。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導下,發現河邊山腳處有鹵泉自然溢出。從此,黑井先民采鹵而食;青銅器時代,他們掘池儲鹵,用原始的薪炭法制鹽;南诏時期,掘池汲鹵,用釜煎鹽,黑井鹽成為專供王室的貢鹽;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領管黑鹽井鹽運使司。但在這兩千年中,黑井僅僅開挖了兩三口鹽井。明洪武年,黑井設正五品的鹽課提舉司,直隸於省。中央從應天府遷來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開發黑井。經過數百年發展,到清朝,黑井鹽業到達鼎盛,鹽稅竟占到雲南鹽稅64%。解放前,黑井設場務公署,但海鹽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鹽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築,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歷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歷史紋脈清晰,特色鮮明。
如花古鎮尋第六集-煉象關
(千年古道,百年古鎮,九關十八鋪煉鐌關)
煉象關,因附近的山赤紅象是經烈火燒過的大象,因而得名。是古滇中絲綢通道的關驿之一,也是從昆明到大理滇西茶馬古道“九關十八鋪”的第三關,即昆明碧雞關---土官老鴉關---煉象關,因其“雄峰絕澗、塹道石門、巍峨象山、火燒赤壁”而得名。以往繁盛的關口重鎮如今已衰敗蕭條,只有幾縷斷牆和青石板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如花古鎮尋第七集-喜洲古鎮
(走進五朵金花的故鄉)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鎮,同時他也被公認是大理“五朵金花”的故鄉,這裡有著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築群。從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這些民居雕梁畫棟、斗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山牆的彩畫裝飾藝術絢麗多姿,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的建築才華和藝術創造力。
如花古鎮尋第八集-勐戛古鎮+南甸土司衙署
(走進德宏,探尋極邊中原文化古鎮)
勐戛”屬傣族地名,意為“最珍貴的地方”。 這裡是德宏州最大的漢族集聚自然村,近千余戶。明朝初年已有外地人在這裡安家落戶,屬南京應天府來屯墾戍邊的軍士占多數,據此推算古鎮歷史已有600多年。1932年在勐戛設立了芒遮板設置局,1934年成立潞西設置局,直到潞西縣正式成立前(1949年3月),局署才由勐戛遷至芒市。國民黨縣政府在勐戛存在了17年,曾在潞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甸土司司署,南甸土司頭人刀氏龔姓,原籍南經應天府上元縣。明初隨軍征討雲南,因屢建戰功,後升官定居於此,逐漸被當地土著傣族文化融合,成為漢傣文化融合的典范。原南甸宣撫司轄地廣闊,實力雄厚,世襲為官二十八代,歷時五百余年,在雲南邊地土司中影響很大。 如此宏大的建築在全國土司府中也不多見,是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築藝術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一個古鎮是一個地區歷史悠久的佐證,本來勐戛古鎮和土司府並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縱觀整個德宏,數的上名字能有一定歷史背景的古鎮寥寥無幾,所以勐戛古鎮和南甸土司府應算是德宏州保存最好的第一古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