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雲南15大古鎮不為人知 (組圖)(3)

雲南15大古鎮不為人知 (組圖)(3)

日期:2016/12/15 22:57:34      編輯:古代建築
 七、臨滄魯史鎮

  魯史鎮地處雲南鳳慶縣境東北部,位於瀾滄江和黑惠江中間,有“夾江”之稱,距鳳慶縣城84公裡,南面和小灣鎮隔江相望。全鎮居住著漢、彝、苗等10個民族,是著名的“茶葉之鄉”。

  魯史,原稱“阿魯司”,歷史上一直是順寧府、縣設於瀾滄江北地區行政管理機構的所在地。鳳慶縣城和魯史鎮都坐落在茶馬古道向東南亞延伸的要沖上,是蜚聲中外的“茶葉之鄉”。魯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現在魯史鎮的金雞村尚遺留有百珠連片的古茶樹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 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長著三千多株野生茶樹。

  明清以來,魯史人就以茶為生。其中駱英才是魯史第一個人工種茶的人,並開設“俊昌號”茶莊,長期從事茶葉貿易。還有出自段逸甫茶園的“鳳山春尖”,是民國時期雲南茶葉的極品之一。

  魯史鎮以四方街為中心點,和四方街連接的橫街是魯史古鎮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進魯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跡,這裡四合院的營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兩廂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此門就自成天地,很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寬敞的院落內,植樹栽花,疊石造景。在臨街或靠路的牆體上,有畫有詩。

  八、普洱孟連娜允古鎮

  娜允古鎮位於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是中國至今還保存著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已被列為傣族歷史文化名城。娜允古鎮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娜允即傣語內城的意思。娜允古鎮的房屋是傣漢兩個民族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築群。

  從古代至近代,孟連歷代28任土司,統治達660年,隨著土司統治的延續,娜允古城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擴大,形成了宣撫司統治區(孟連、瀾滄、西盟等)方圓數百裡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

  娜允古鎮在東南亞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因為歷代傣族土司衙門——孟連宣撫司署就設在這裡。娜允由“三城兩鎮”(上中下城和芒方崗、芒方冒)組成。土司時代,娜允古鎮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娜允古鎮中城是官員和家屬的居住地,娜允古鎮下城則是下級官員的住處,芒方崗和芒方冒是林業官和獵戶居住的寨子,孟連宣撫司署位於上城的最高處,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撫司署的附近。孟連宣撫司暑,傣語稱“賀罕”,意為金色的王宮,土司召賀罕,即為金殿之王。孟連宣撫司暑曾在清代被焚毀,1878—1919年重建。

  娜允古鎮雖然歷史悠久卻至今仍保留著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風韻,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以及宗教建築,飲食、服飾、節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近幾年來,境內外少數民族,特別是緬甸、泰國等鄰國的傣族客人到娜允古鎮訪古溯源的也日益增多。

  九、楚雄石羊古鎮

  楚雄大姚縣白草嶺重疊的山峰下有一座雲南歷史文化名鎮——石羊,又名“白井”。石羊有古老的寶塔、整潔的街市與純樸敦厚的民俗。鎮上輝煌的孔廟建築群和廟內端坐了數百年的孔子銅像讓人們沉思驚歎。

  石羊孔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朝初年,歷經600多年的風雨,以大殿為主體,另有朱子閣、誦經閣、鄉賢祠、月拱橋、大理石壁畫、石刻等,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建築古雅精密,整個寺廟層頂均用黃、紅、綠三種琉璃覆蓋。門雕花草玲珑別致,龍鳳獅虎,花鳥魚蟲,松柏籐葛,彩畫工整,栩栩如生。廟內的孔子銅坐像,鑄於康熙年代,歷經9年完工,高2.3米,淨重2.5噸,是聞名遐迩的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

  孔廟周圍美麗的風景,如天台高眺、文殊夕照、寶岫朝煙、香河夜月、象嶺燕方、柳暗春波、西谷早梅、鹿洞天清等讓人們沉浸在對禮教思索的同時,也享受了自然帶給人們的美好感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