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突破瓶頸實現古村鎮旅游發展轉型

突破瓶頸實現古村鎮旅游發展轉型

日期:2016/12/15 22:24:14      編輯:古代建築
2月18日,由無錫市旅游局和中國康輝集團主辦的“2012年度中國十大古鎮保護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美麗的“魚米之鄉”無錫市的惠山古鎮召開,國內各大旅游熱點古鎮的政府代表、景區負責人以及旅游專家紛紛應邀出席,就古鎮旅游發展與轉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古老的建築、淳樸的民風、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鎮民閒適恬淡的生活狀態等一系列元素,無疑構成了古村鎮旅游的資源條件。那麼如何引導古鎮旅游經濟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挖掘古鎮深層次的文化底蘊的同時,還原“原生態、原風貌、原真性”的環境氛圍;在推進使古鎮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的過程中,還能起到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保護,一時間成為了古鎮建設過程所共同面臨的課題。

本屆論壇旨在探討中國古鎮旅游的全面發展,突破地方經營與個性化建設的瓶頸,加強古鎮品牌在大眾旅游市場上的份額比例,弘揚古鎮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為改善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發展地方旅游經濟做貢獻。會議中各位古鎮負責人介紹了當地旅游資源、發展現狀和發展策略,加強了景區之間的溝通合作。論壇還邀請了多位著名古鎮旅游專家,對古鎮旅游經營、品牌建設、營銷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專業分析和建議。
“國內景區可以多學習借鑒歐洲的管理模式”,會議中學者們指出,“古村鎮旅游的經營理念應以休閒旅游為主,覆蓋食住行游購娛等各環節體驗細節,譬如游覽線路的編排設計,淡化近年來商業化發展給古鎮旅游建設帶來的負面沖擊。同時,還應加強古鎮管理的規范與系統建設,促成從‘門票經濟’向‘業態經濟’發展的轉型。”
當前中國旅游市場已逐漸走出傳統的盈利模式,進入了品質競爭的時代。學者們同時強調:“古鎮旅游發展正開始擺脫國內旅游市場的怪圈,注重以人為本,增加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的‘幸福指數’,從‘傷心之旅’過渡為‘賞心之旅’,使每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成為一名‘快樂專家’所帶來的樂趣。”
最後王潔平會長總結:“古鎮旅游開發要打精品牌,做到精心策劃、精心布局、精善管理、精准營銷,減小商業化、粗鄙化開發給古鎮所造成的無法彌補的傷害。此外,古鎮旅游經營要打文化牌、產業牌,要站在文化產業角度,重視當地歷史、方言、風俗、民間藝術、手工藝等個性化特色,營造人文內涵+文化體驗+游覽互動為一體的文化家園,把旅游產品經濟轉型為文化產業經濟,為當地經濟發展多做貢獻。做到‘多留遺產、少留遺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