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張樂道子的照片,是從山頂俯視的角度拍攝的抗戰小學,一座四合院在夜郎大峽谷谷底滿目蔥郁中安然落座,清幽不輸武隆的那座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勾起眾多看客情思的古宅。而且,通過多角度了解,原來樂道古鎮完全不是上次草草跑過時看到的那麼表面,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所以,樂道子,我又來了,來聽你講述兩千年的傳奇。
因為才下過雨的緣故,永寧河水上漲不少,河面明顯較上次寬,從渡口這端望向那端,覺得距離拉遠了許多。可能不是周末的緣故吧,渡口就我們一行三人,船工將船停在古鎮邊的碼頭偷閒,我們扯起嗓子喊著要過河,劃船的老伯伯立刻就將船劃了過來接我們。老伯伯邊劃船邊告訴我們,平常這個渡口過河的人很少,鎮上已經沒幾戶居民,這條船的存在主要是為了給來這裡觀光的游客擺渡。
下船的地方不是上次登岸之地,這才知道原來這裡有上碼頭,中碼頭,下碼頭之分,呵呵 ,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過這裡了。樂道古鎮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千年古鎮,始建於三國時期,是當時雲貴川重要的交通樞紐。諸葛亮、趙雲、李白、楊升庵、駱成骧、石達開、蔡锷、朱德、蔣介石、宋美齡、白崇禧等歷代名人皆曾在這裡留下足跡。古時運輸主要依靠水路,而永寧河是滇黔入川水道,著名的茶馬古道也途經此地,樂道子便成為水陸交通要道的中轉站,可以想像這裡曾經的熱鬧與繁華。
而今踏進古鎮,卻是如此的安靜,處處門戶緊閉。上次從中碼頭上來就直接往右拐了,沒去左邊的街道,這次就先從左面走。走近那些木板門牆,往破敗的縫隙裡望,才知道好多房屋都已是廢棄狀態。屋頂垮塌了,牆壁沒有了,門內雜草叢生,一些籐類植物順著橫七豎八掉在地上的木椽子四處攀爬,從堆積在斷垣殘壁旁的雜物裡,還能依稀尋到昔日人居時的痕跡。有的地方更是直接連門都沒有了,從街上一眼就能穿過房屋看到屋後地裡種的莊稼。如此破敗之相,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山清水秀的地方,竟然留不住離鄉的腳步,真是令人心酸。
南華宮,因為這個名字,我的直覺是與道教有關,但從門口的簡介上看不出來,只說是因為清康熙頒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大量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移民入川,這裡是廣東移民的會館,始建於康熙年間。但南華宮裡卻塑著一些塑像,不知道這裡供奉的是何方神聖,而側牆上卻掛著一排毛主席的畫像以及毛主席的詩詞。也許供奉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有了信仰的支撐,才能更有勇氣面對人生的各種困苦和挑戰。
進入大峽谷,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狀元橋。小小的石橋跨溪而過,橋下溪水淙淙,是不是也在講述著這座橋的傳說?相傳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也是末代狀元)駱成骧前往貴州監考,路過此地,驚聞慈母病喪,便在此設壇祭母,此橋因而得名“狀元橋”。
隨處可見夜郎古國的遺跡。天生橋、兄弟石、夜郎王石······眾多與夜郎古國有關的故事,經當地人口耳相傳,演繹得神乎其神,本就神秘的夜郎國變得更加神秘。這些故事,都與夜郎王的生死相關,聽來皆是悲壯。相傳漢成帝拜唐蒙為都慰,以重金收服西南各地夷君,惟夜郎王不從,故遭到漢成帝追殺。逃到天生橋附近,已然無路可走,絕望之余,一天生橋突然從來而降,助夜郎王逃生。而夜郎國著名的武士洛伊、洛卡兄弟為保護夜郎王,拼死抗敵,浴血奮戰,最終力竭而亡,身軀化作巨石,終年守護在夜郎古道上。夜郎王最終未能逃脫漢成帝的追殺,兵敗升天於此地,化作巨石,長留於天地間。
一路上我們辨識著各種植物,但絕大部分都不認識。面對這麼多不認識的草木,我感慨自己的無知,而月牙兒卻興奮於自己增長了見識,所以,人與人是多麼的不同呀?向月牙兒學習,我也應該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凡事往積極的方向考慮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