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水磨鎮——在災難中重生的西羌文化古鎮(組圖)

水磨鎮——在災難中重生的西羌文化古鎮(組圖)

日期:2016/12/15 22:32:25      編輯:古代建築



  汶川的水磨鎮,位於岷江支流壽溪河畔,距離成都80公裡。水磨鎮原地屬灌縣(現都江堰市),1957年劃歸汶川縣。在2008.5.12汶川大地震中,距離震中僅僅4公裡的水磨鎮受到重創,房屋全部損壞,四分之三以上的房屋倒塌;山體嚴重滑坡,交通、通訊、電力、供水等重要基礎設施完全癱瘓。後來由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援建,在短短兩年時間內現已變身一座現代山水桃源小鎮。

  現在從成都到水磨鎮僅需一小時車程,優美的風光、極具特色的羌族文化吸引眾多游客。如今的水磨鎮,沿街房子樓上住人,樓下商鋪。今年4月,佛山援建的水磨鎮,還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災後重建最佳范例”,新鎮處處都是融合了羌、藏、漢特色的美麗建築,道路寬闊,草綠花紅,宛如一幅幅靓麗的水墨畫卷。

  飛鴻廣場、南海橋,還有嶺南祠堂典型的镬耳山牆……真讓人不免產生來到珠三角某座古鎮的錯覺。不過,羌族的羊頭標志、藏式白塔,提醒著這是有著千年歷史的西羌文化古鎮———水磨鎮。在這裡,援建者們不僅僅留下了一幢幢漂亮的建築,也兒留下了他們的特色文化。

  從禅壽老街往前走,水磨羌城是重建的居民安置區,它將以前傳統的散落在高山峽谷的中羌寨建築群集中起來,建設成了現在這具有羌族文化鮮明特征的現代化城鎮的新羌城。

  在這6萬多平方米的羌城裡,飛鴻廣場、羌繡廣場、羌笛廣場、羊皮鼓廣場、春風廣場、羌雕廣場等多座廣場星羅棋布,羌族的男女老少們可以齊聚廣場裡,吹羌笛,跳羌舞,刺羌繡,極富羌族風格。

  在羌城的桂城街上,是一排排極具阿壩特色的旅游區展示館、旅游產品銷售店。九寨溝、黑水縣、小金等阿壩州的十三個縣都在這兒設立了展示館,各個旅游區的特色、景觀都通過現代化的聲光技術在這兒展示出來,極富吸引力,被人們稱為阿壩州的小小“世博會”。(來源:個人門戶 作者:梅子hh 查看原文 編輯:李小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