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海南最大的磚窯遺址“明磚窯遺址”現身昌化江畔

海南最大的磚窯遺址“明磚窯遺址”現身昌化江畔

日期:2016/12/15 15:08:06      編輯:古代建築
   樂東黎族自治縣在修建縣城防洪堤時,排干昌化江南岸一個大魚塘後發現露出的7座古代磚窯,近日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鑒定為明代磚窯遺址,而且是我省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處磚窯遺址。今天上午,記者在黎族作家、樂東縣文化局文物工作者龍敏的陪同下,踏訪了這處磚窯遺址和與之相關的“樂安城”遺址。

    我省最大的磚窯遺址

    該遺址位於昌化江南岸抱由鎮抱由村西北約500米處,在豐茂的水草間,依然可以看見7座磚窯的遺址,有的用粘土砌築,有的用磚頭堆成,用手摸上去感覺都很結實;撥開雜草,能看到不少排列整齊的完整磚塊,質量還很硬實;附近的地面上,隨處可見一些磚塊殘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調查報告稱:這些磚窯皆為饅頭形窯,呈南北走向,長度約150米,窯門朝向西南;迄今為止,我省古代窯址僅有5處,其余的4處規模僅為2-3座,而抱由村的窯址發現的就有7座,是我省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為修築“樂安城”而建

    發現磚窯遺址後,樂東民間和官方都認為這是當年為修築“樂安城”而誕生的。這一說法是否成立呢?

    據清代光緒《崖州志》記載:樂安城始建於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是明朝崖州政府設立在黎族地區的派駐機構。為此,考古專家還專門到位於抱由正南方向3公裡處的“樂安城”遺址,將窯址所出磚塊與部分城磚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基本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斷定抱由村的磚窯是為“樂安城”的修築而建的。

    2002年,龍敏的長篇小說《黎山魂》便是以“樂安城”為背景展開創作的。

    專家建議進行開發性保護

    參加磚窯遺址調查認證的省博物館副研究員王大新,建議樂東縣將磚窯遺址與樂安城,一並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建議在完成窯址的考古清理,將其完全暴露後,對其進行原址保護;保護方式可借鑒廣州北京路地下古城遺址和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的模式,達到既有利於開發建設,又有利於文物保護的目的。

    專家認為,如此操作,政府的投資預算會有所增加,但對於這處文物遺產的保護還是相當必要的,它必將會成為樂東一處別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

    據了解,昨天樂東文體局還專門向縣政府匯報了窯址的保護事宜,並計劃列為保護對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