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查海遺址

查海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27      編輯:古代建築

  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鄉查海村西五裡當地稱為"泉水溝"北坡的向陽扇面台地上,距阜新市區25公裡。1982年發現,到目前已進行過7次發掘,發掘7600平方米。揭露出遺跡、遺物有房址、陶器、石器、玉器等。經測定,這個遺址,年代為距今7600±95年,加樹輪較正,已超過8000年,是目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這個遺址時代雖早,卻具相當的進步性。陶器紋飾復雜多變,壓印之字紋、栉目紋細密整齊,布局分段有規律。紋飾中還出現了壓印的溝連四字形紋飾。出土的龍紋陶片,已具備中國古代龍形象的基本特征。大型石塑龍堪稱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最早、形體最大的龍形象。出土的玉 、玉匕等玉器經科學鑒定,均為透閃石軟玉。在世界上,時代這樣早的真玉是極為罕見的。
    已故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生前曾多次考察查海遺址出土文物,認為查海遺址位於紅山文化分布區內,時間比紅山文化早一個階段。"有最早的龍紋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紅山文化的根系"。玉器、房址、陶器、龍紋反映了社會生產、關系的進步性,這已是中華文明的起步階段。"中國文明起源,北方先邁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證明"。

    與查海遺址同時代、面貌相近的文化遺存分布於鄰近的內蒙東南部、河北承德、北京北部。其中著名的主要是敖漢旗興隆窪遺址,這些文化類型通稱為興隆窪文化。專家們認為,查海遺址與興隆窪遺址雖同屬一個時代、一個文化區中,但卻是有差異的文化類型。前者的房址柱洞分布有序,內外一般兩層;後者則柱洞無序且柱洞很少。在陶器紋飾上,學者以壓印之字文為主;後者則以劃花、交叉線紋和席紋為主。前者陶器多為敞口罐;後者為斂口筒形罐。專家們認定,兩遺址是同時代、同一文化區中兩個並存、相互依存的文化類型。所以,把以查海遺址為代表的遺存稱做"查海文化"。查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玉文化和龍文化,又稱"玉·龍文化"。 蘇秉琦先生欣然命筆:"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