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16   編輯:古代建築米蘭古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若羌縣城東80裡處,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圍分布的魏晉時期的古建築群遺址,以及漢代屯田水利工程設施和伊循城遺址所組成。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此地為西域樓蘭國之伊循城。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鄯善王(古樓蘭國)尉屠耆請求漢王朝派一將領兵到此屯田積谷,漢即派一司馬和吏士40人屯田伊循。唐代時,此地為吐蕃所占,古堡即為吐蕃修建的一座軍事堡壘。
19世紀,英國人斯坦因曾在此地進行發掘,盜走了塑、壁畫等大批文物。50年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勘像探隊在這裡發現了漢代完整的渠道等水利工程系統和埋在沙漠下的大片田。197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米蘭古河道邊發掘了唐代吐蕃古戍堡遺址。
古戍堡是米蘭古城遺址裡一座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它位於新甘公路的要道上,南北寬約56米,東西長約70米,呈不規則正方形。城垣為夯土築,夯土層中夾有紅柳枝,夯土層上用土坯砌成,西牆有兩段寬達5—6米的缺口,可能是古戍堡城門。北部為一階梯形大土坡,自低凹處至戍堡北牆依坡蓋屋,屋為平頂,不見門洞,其構造形式類似西藏布達拉宮。堡東部為一大型房屋,南部為一高近13米的土台,土台上立有桿,似為烽火台。古堡的東西兩側,排列著眾多的佛塔和規模宏大的寺院遺址。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著名高僧法顯等,在西去天竺或東歸故裡的途中曾在這裡講法拜佛。
東大寺是米蘭古城遺址中又一座具有代表性的ㄖ铮咴?米,分上下兩層,外面圍以較高的院牆,寺內建有一個12米×0.6米×2.4米的佛龛,龛內尚存半浮塑的菩薩和天王像,其下面四周還存有卷雲柱頭浮塑。佛殿廢墟東側的建築物下面,尚存有大型座佛塑像和遺棄在地上的大佛頭。西大寺是一座與東大寺相對而建的佛寺建築物,它以5.6米×12.2米的長方形須彌式基座為中心,外繞基座置走廊,基座上建有直徑3米左右的圓形建築物。寺院的佛教遺址,是西域早期佛教文化的典型。佛像姿態生動,花紋,圖案線條優美、簡練,為研究中西文化藝術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新華社電(張慧疆 楊迎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於志勇近日公布,通過對衛星遙感資料的分析和現場科學測量考察,整個米蘭古城現存的每個文物點和米蘭古城古灌溉渠遺址方位得到進一步的確認。新疆若羌縣縣域內各文物點的具體方位也已得到進一步確認。
由7名中外地理、歷史考古專家組成的專家組,8月13日至16日,先後對米蘭古城古灌溉渠、米蘭古城遺址挖掘時所標明的14處文物點進行了實地測量。同時,專家組還對若羌縣城周邊的阿塔什加古城遺址、且爾乞都克古城遺址進行了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