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龍口出土多項重要遺跡,發現5000年前人居遺址

龍口出土多項重要遺跡,發現5000年前人居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2:05      編輯:古代建築
煙台市濱海觀光大道龍口段沿線搶救性考古發掘,於9月1日首次發現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後,今日又發掘出3座墓葬和大量文物,且發掘的漢墓和清末時期的夫妻墓葬在我市屬首次發現。

  此次考古的第一項重要發現,是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人居遺址。從7月22日開始,市博物館與龍口市博物館考古人員重點勘探諸由觀鎮東羔村遺址和徐福鎮港栾村遺址。根據勘測結果,首先對東羔村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先後發掘出8座古聚落房址,據考古人員分析,這些房址是新石器時代人的半地式穴居。據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闫勇介紹,此次發掘的文化遺址反映了當地大汶口時期古人的生活習俗,他們所居住的半地式穴居也就是木制的草房。從發掘可以看到,古人在地上挖掘出多個坑,在坑底放上石頭,然後再把木樁栽上,作為支架,在支架上鋪草,就形成框架式的半地式穴居。發掘情況表明,東羔村遺址屬遠古時期大汶口文化遺址,距今5000至6000年,面積約3萬平方米。這些房居遺址集中發現在我市尚屬首次,對研究這一時期龍口地區先民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在9月3日上午,考古隊又在濱海大道龍口段發掘出3座墓葬和大量文物。其中,首先被發現的是一座西漢王莽時期的漢墓,為夫妻墓。記者到現場采訪時,女子的墓已被發掘完畢。在男子的墓裡,記者看到,在墓主人頭部右側有三個陶罐底座,為墓主人的陪葬品。與此同時,在與此漢墓葬相距100米處,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另一座漢墓和一座清末時期的夫妻墓葬,墓葬中刻有文字,但字跡已模糊不清,同時還有多個燈穴。

  在這次墓葬發掘中,出土了陶鼎、陶缽、陶紡輪、陶罐、陶片等陶器,石球、石磨棒、石斧等大量石器。在漢代墓葬中,出土了2枚王莽時期的“大泉五十”銅錢。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闫勇說:“這些墓葬和大量文物的發現,對研究煙台市、龍口市當時的社會風俗、社會經濟及葬俗提供了實物資料,非常有參考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