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千年皇城遺址成地王 開發商無證挖掘南宋皇城遺址

千年皇城遺址成地王 開發商無證挖掘南宋皇城遺址

日期:2016/12/14 21:17:07      編輯:古代建築

      25輪競拍中產生的杭州“地王”,竟是南宋皇城遺址。在一片聲討之中,5月5日,杭州市政府終於叫停了在遺址之上“動土”一年之久的千萬級豪宅樓盤。推土機的熄火,並不意味著塵埃落定。千年遺存是如何暗度陳倉擺上資本的競拍場成為“地王”的?坐擁珍稀遺產的古都,在城市開發和文物保護的屢屢沖突面前,政府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回顧   千年皇城遺址成“地王”   “地處杭州城市中心,原南宋皇宮內,比鄰即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西湖,坐倚名勝遍布的鳳凰山,是南宋皇城遺址保護區內唯一出讓的住宅開發用地……”這是綠城西子房地產有限公司對御園項目的自我介紹。2009年8月,杭州29號地塊公開出讓,浙江西子房產最終以7.7億元拿下該地塊,折合樓面地價24295元/平方米,成為當時杭州“新地王”。拿地之後,西子轉身又與綠城進行合作,共同開發該地塊,也就是如今身處輿論風暴中心的綠城西子·御園。   這個即將開盤的樓盤占地32畝,僅推出77席,每平方米售價5萬元起步,面積200到600平方米不等,單套動辄上千萬元,即便是在房價高企的杭州也實屬超級豪宅。   七學者:   南宋太子頭上動土   以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會長、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林正秋,浙江大學教授、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周復多為首的七名學者指出,這個樓盤所屬地塊正是南宋皇宮太子東宮所在,在國家級文保單位上面動土,是不折不扣的“違法施工”。   更為觸目驚心的是,南宋皇城遺址距離現有地面只有三四米,而樓盤目前開挖的地基深達十余米,在施工過程中還不時挖出南宋皇宮的建築構件,如寶相花紋方形地磚、雲龍紋石雕門廊殘件等。   林正秋等學者認為,史書記載得非常清楚,南宋皇城遺址就是北至萬松嶺,東至鳳凰山,南至苕埽灣,西至中河這麼一個大致的范圍。御園項目就處在南宋皇城遺址范圍以內。2000年杭州市的《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明確規定了南宋皇城遺址范圍,御園項目也在這個范圍之內。   開發商:   不知地處文保紅線內   開發商聲稱“不知情”。御園項目經理王曉春在接受電話采訪時稱,招拍掛時相關部門並沒有說明這一地塊地處文物保護紅線內,也沒有提及遺址的相關信息。   考古所:   已經沒有保護價值   被開發的御園地塊緣何又被排除在南宋皇城遺址范圍之外?對此,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市園文局)文化局副局長童國亮解釋,出讓這一地塊有學術依據。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長唐俊傑研究員說,2008年,他們開入“綠城西子·杭州御園”地塊,進行了三個月的發掘,但是這一地塊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作為國家儲備糧庫,地基挖得很深,對遺址破壞嚴重,只發現了一小段夯土城牆。所以他們得出結論,這個地塊已經沒有保護價值。   皇城遺址拍賣 誰開了綠燈   記者在御園開發項目現場看到,地基已經挖到了地下10米,而遺址存留在地下4米左右的地方。“破壞已經既成事實,除了開發商以外,職能部門也應為此承擔責任。”林正秋說。就是這樣一塊有可能是南宋皇城遺址的地塊,又是誰為其出讓拍賣開了綠燈?   杭州國土局   招拍掛合乎程序   杭州國土局有關負責人在回憶這次拍賣時說,招拍掛之前國土部門按規定審核了相關手續,出讓條件和整個流程是合乎程序的。“至於決定這個地塊的用途、容積率、綠化率等規定是規劃部門定的。”   杭州規劃局   無執法處理權限   杭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劉曉東證實,盡管工程動工一年多,開發商卻並沒有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屬於無證施工”,但是擅自開工的執法處理權限“不在規劃部門”。   在學者看來,規劃局深知御園地塊拍賣的依據,僅僅是杭州市風景名勝管委會一個單位確立的保護范圍,這個傾向性明顯的結論,在學術上有可能站不住腳。   杭州城管   至今未接到舉報   不具備施工許可證就貿然動工,僅憑城管就可以處理。然而奇怪的是,這個相當於幾個足球場大的工地卻平安無事地動工了一年。杭州城管查違協調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城管執法局至今沒有接到群眾舉報,規劃局也沒有發函要求處理。   綠城是上市公司,西子也是大企業,是否有人在為他們出主意,還是更多的人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值得深思。   ■延伸   皇城遺址紅線規劃至今未上報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說,皇城遺址范圍的紅線應該由杭州市政府規劃,報請浙江省政府批准。“但是,至今杭州市沒有拿出一個給省裡的規劃,因為傳統上杭州的整個市中心都在古臨安城之內,杭州面臨城市開發和文物保護的兩難,所以遲遲沒有上報這個規劃。”   ■反思   賣地重要,還是文物保護重要?   “地產商看中這塊土地的商業價值,再正常不過,”林正秋說,“讓人擔心的是,在管理部門的價值標准中,到底是賣地重要,還是文物保護重要,這將最終決定是古代文明為現代建設讓路,還是現代建設為古代文明讓步。”   “關鍵在於政府的職能是什麼,是賣地賺錢,還是代表公共利益。”周復多說。   事實上,在國內各大城市正在進行的房地產開發熱潮當中,城市開發與文物保護屢屢沖突,但是在寸土寸金的收益面前,那些真正的無價之寶難以重見天日。   專家指出,當前城市開發建設中“唯經濟論”的思想已經對我國的文物保護造成極大的傷害。無論從國際慣例還是從我們自身需要的角度來看,必須用強硬的手段徹底解除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珍貴文物的破壞,而這需要國家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建設部門等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並需要在立法上進行嚴格限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