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科學規劃 共同保護天府古鎮
日期:2016/12/14 10:11:52   編輯:古建築保護我國現存的古鎮呈區域性分布,有江南古鎮群、湘黔古鎮群、西南古鎮群等。成都市域各級歷史文化古鎮(村)24個(其中全國歷史文化名鎮2個,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3個,成都市歷史文化古鎮(村)9個),也構成一個地域性的群體。這些歷史文化名鎮都位於“天府之國”,與江南古鎮、湘黔古鎮有別,與雲南古鎮、川南古鎮也有不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根據其地域鄉土特性,可將成都市域的歷史文化名鎮稱為“天府古鎮”(實際上已有人在這樣稱許)。
歷史上的蜀國被譽為“天府之國”,蜀國之都城成都是天府之國的腹心。至今成都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古鎮眾多。目前市域內尚保存有部分古鎮。這些古鎮是重要資源,如何保護好歷史文化資源,並在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變資源為資產,既滿足社會的精神需求,又推進城鎮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用地域鄉土分析的方式,對成都市域內的古鎮,作一點探討。
(一)保護優先,持續發展
天府古鎮開發利用,首先是保護古鎮資源。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切忌人為打造。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滿足後,對文化的需求日趨增長。因此,旅游興旺,旅游行業持續高漲。人們旅游,一方面是游覽自然景觀,領略奇山異水、優美風光,另一方面是游覽人文景觀,感受歷史的足跡和人類文明的傳承、體驗風豐富多樣的地方文化與風俗,在旅游之中,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調劑心情,得到一種精神的愉悅和享受。隨著社會文化程度的提高和年輕一代的增長,人們旅游活動中對人文景觀的興趣呈上升趨勢。老年人需要懷古憶舊,年輕人需要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感受傳統文化。古鎮是地方傳統文化和歷史遺跡較集中的地方,於是游覽歷史文化古鎮的人數不斷增加。這種社會需求,對古鎮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旅游城鎮,無疑創造了機遇。因此,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推動古鎮加快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但是,人們真心喜愛的是古鎮中真正的古跡、傳統的和歷史文化真實延續、優美的空間環境,對於現代仿造的、復制的東西均無興趣,甚至反感。古鎮的歷史文化內涵是通過古街坊、古建築、文物古跡等物質形態來表達、展示,以及非物質形態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藝術活動來表現。資源一旦破壞,歷史文化也就徹底消失。因此,開發利用古鎮歷史文化資源,前提是必須具有保存完好的古鎮形態和傳承至今的古風遺韻。開發利用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可推動古鎮發展,增強古鎮經濟實力,進而提高資源保護能力。保護與開發,具有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矛盾關系,但其基礎是保護。同時,我們利用古鎮資源為當代的發展服務,還負有將前輩遺留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完整傳承給後代的責任。無論是當代利用,還是傳承給後代,都必須保持古鎮形態的原真性和環境的完整性、歷史的延續性,不能毀壞,也不能人為的添加非原形態內容或人為復古、造古。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保護現存的古鎮資源,未經科學論證和嚴格審查,不得隨意開發利用,杜絕破壞性地開發利用。
(二)存同求異,各走各路
天府古鎮有共同的特點,但在共性中,也有各自的個性。開發利用天府古鎮需要把握共性,挖掘和提煉個性,圍繞各自的不同特點,按不同的方向、路子去培育和展示自己的形象。實現“天府古鎮同脈,各有魅力風采”。
安仁鎮以劉氏莊園公館建築群與周邊的林盤田園風光構成獨具特色的天府莊園景觀和文化內涵,可圍繞“天府莊園,百年安仁”來挖掘、提煉和展現其特色。
平樂鎮以茶馬古道遺跡及其文化習俗與古街坊、白沫江相融合的優美水鄉景色等要素綜合梳理整合,充分展示其“天府水鄉,茶馬古驿”的風采。
洛帶鎮則應緊緊圍繞會館群和至今聚集濃厚的客家文化習俗,突出表現“天府客家第一鎮”的遺風。只需充分挖掘和展示客家文化,不可再添多余內容,更宜形成自身特色。
黃龍溪鎮位於兩河交匯處,歷史上是天府之國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農耕魚樵和傳統商貿的生產方式、集市生活習俗及宗教文化至今仍濃,無論府河可否復航,其“天府碼頭第一鎮”的特色,不可更移,應進一步豐富其內涵。
街子鎮位於緊鄰青城山的鳳棲山麓、味江河邊,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山川景色,其物產和食品、生活習俗皆與山川環境緊密聯系,可謂“天府山鄉一街子”,圍繞山鄉古鎮挖掘內涵,方能展現自己的個性特色。
西來鎮地處丘陵地區五面山下的臨溪河南岸,河邊巨大古榕樹、古街與清澈河水、五面山林帶,山下田園、林盤構成良好生態環境和優美景色,還保留著古樸的丘陵農耕生產和生活習俗,宜圍繞其生態農業產業和田園風光,挖掘傳統文化,突出展現“天府丘陵西來古鎮”的個性特征。
五鳳鎮位於沱江西岸,城鎮依山而建,在成都獨具山城特征,應按“天府山城五鳳來儀”梳理城鎮機理,發展特色產業和展示傳統文化習俗。
凡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其他古鎮,均應深入挖掘分析自己資源要素,從宏觀上與天府古鎮比較其異同,把握自己資源的獨特性,予以內涵提升和豐富,各自按不同的方向發展,形成個性特色,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三)統籌謀劃,分批啟動
全市24個歷史文化名鎮,分布在市域二、三圈層,各鎮的資源條件、相關的各種配套條件,均不相同,因此其開發利用的方式和時機也應不同。應“全市統籌,分類指導,錯位發展,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天府古鎮統籌謀劃,從全市范圍對各歷史文化古鎮進行分類定位,根據文化產業發展布局規劃,確定各鎮開發利用的方式,可避免同質化;同時依據其已具備的條件,制定計劃,統籌安排,擬訂時間表,分批啟動,後啟動的鎮可吸取已啟動鎮的經驗教訓,確保其更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如現已具備條件的平樂鎮、安仁鎮、黃龍溪鎮、洛帶鎮、街子鎮,可列為當前啟動的名鎮。其他各鎮積累條件,借鑒經驗,揚長避短發揮後發優勢,不斷有新的亮點推出,使天府古鎮持續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建議由歷史文化名鎮主管理部門牽頭組織有關方面,逐鎮論證定位,統籌安排,擬訂實施方案,同時加大天府古鎮的對外宣傳力度,有計劃地在古鎮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提高天府古鎮在國內、國外的知名度。
不以文化旅游為主導產業的歷史文化名鎮,以及優先發展重點鎮遺存有歷史街區的也應結合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啟動其歷史街區的開發利用,以增強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增添城市特色。如城廂鎮可塑造“天府英烈家珍故裡”文化品牌,新繁鎮可用“梅摯品格,吳虞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