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內發現古井群“這裡挖掘結束了,挖出很多古代陶器。”昨天,記者來到阜陽東城牆根下,離城牆十多米遠便是發現古井的大樓工地。此處南鄰颍州府衙遺址,曾是阜陽老城最繁華之地。
最先發現古井的,是當地研究文物愛好者,網名為“勤贻堂主”。他熱衷於阜陽歷史文化的研究,這裡開工後,他經常來這裡。當時在工地深約6~7米的地槽內,發現十多個直徑一米多的黑窟窿,內壁還殘存著弧形老磚。據施工人員稱,黑窟窿裡有不少陶瓷片。
根據相關描述,“勤贻堂主”認為,這些古井多數應是隋唐以前的遺跡,“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土坑裡,竟挖出十多個古代水井,可以推測,古時候該區域肯定人口密集。”
“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在這裡挖掘四五天了。”昨天,工地上的黃師傅告訴記者,在工地最南側,一個古井裡挖出的東西最多,有十多件文物。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古井直徑有一米左右,挖掘已經結束,井內湧出井水。
早至新莽,晚至中唐昨天,阜陽市文物局局長劉建生告訴記者,工作人員對這個工地地槽內的古井進行發掘清理,先後發現近20眼密集排列的古井,並對它們進行了編號。據考證,這些古井在不同時期開鑿而成,最早至新莽時期,最晚至唐代中期。
發掘出的主要器物有漢代盤口陶壺、瓦當、瓷器、鐵器、“貨泉”及“大泉五十”錢幣。其中,一個較大古井出土幾件較為完整的唐代瓷器,很是珍貴。同時,工作人員也對少量木器、動植物標本進行了提取保護。
阜陽市文物局副局長董波認為,這個較大古井深10余米,直徑1米多,井內儲不斷有泉水湧出,“該井一般不用清淘,所以,掉入井內的器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劉建生表示,該處古井群的發掘將為研究阜陽市漢唐歷史、生活習俗提供重要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