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長沙出土大批抗戰文物 具有相當大的文物價值

長沙出土大批抗戰文物 具有相當大的文物價值

日期:2016/12/14 12:10:50      編輯:古建築保護

長沙出土大批抗戰文物 具有相當大的文物價值

    今天下午,文物部門向媒體公布了一批在長沙城北一市政工地上出土的一批文物。均為長沙晚報記者余劭劼攝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13日訊(記者任波)今日,熱心市民王先生報料,黃興北路二馬路西側東岳宮前放生池出土手榴彈等疑似抗戰文物。記者接到報料後,迅即趕往二馬路東岳宮考古現場。 

    據東岳宮考古項目現場負責人、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趙今告知,東岳宮大殿前的兩個方池中的西池確曾出土有十余枚手榴彈,因年代久遠,不少手榴彈彈柄已完全腐朽,存在爆炸風險。發現當晚,這些手榴彈即被湘雅路派出所收走。方池中更出土有一枝馬槍和大量手槍子彈。一枝幾近炭化的漢陽造馬槍現保存於東岳宮保管室內。東岳宮住持甘羅道長並令宮中道士搬出近十余筐東岳宮大殿方池內出土的“文物”,僅碎磁片即達2000余片,趙今告知記者,這些碎瓷片年代,最早為明末,多為清乾隆至民國時期的一般生活用瓷。此外,在東岳宮西池內還清出大量馬蹄鐵,一位道士告知記者,馬蹄鐵有些已被磨得極薄,數量又極多,他們懶得去撿拾。 

長沙出土大批抗戰文物 具有相當大的文物價值

    長沙文史專家楊錫貴也來到東岳宮考古工地。他認為,東岳宮方池內發現的馬槍、手槍子彈、手榴彈、馬蹄鐵及刺刀、短刀、匕首及國民革命軍帽徽等殘件,再次用實物證明抗戰時期,尤其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在長沙北門外東岳宮一帶確曾遭到中國軍隊頑強抵抗。這些抗戰文物在今天難得一遇,具有相當文物價值。

    在東岳宮考古工地,還清理出數十余件殘損楹柱、柱礎、石圍欄等有文字或花紋的石構件。

    東岳宮住持甘羅道長稱,東岳宮大殿內保存的一塊碎石碑記載東岳宮始建於唐代,也就是說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在古代中國最繁華的唐玄宗時期,在長沙城北就有一個東岳宮,歷史可謂非常悠久了。長沙考古所趙今確認,目前考古發掘到的文物年代,可確認明末清初這裡已經是一座道教廟宇。長沙文史專家楊錫貴則稱,目前文獻關於東岳宮的記載見於清乾隆時代呂肅高編撰的《長沙府志》,舊時東岳宮東面為唐代建築的鐵佛寺、西面為著名的平浪宮。 

長沙出土大批抗戰文物 具有相當大的文物價值

    根據目前考古發掘清理的情況判斷,東岳宮基址南可抵熙寧街,北近湘雅路,東至黃興北路,西部尚待發現。舊時東岳宮為典型的三進道觀建築,正門開在熙寧街上,大門牌坊式建築後為東岳宮戲台,人們從戲台下正式進入東岳宮,跨過目前考古發掘清理出來的東西池之間的石拱橋,繞靈官殿,入二進拱門。二進坪內主建築為東岳大殿。大殿後又有娘娘殿。周邊還有一些住房及雜屋。

    趙今談到東岳宮考古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擾是,在目前正在發掘的方池內,因水源過於茂盛,泉水不斷上湧。西池有兩眼泉水,目前東池也有一汪泉水正在不斷翻水上湧,給方池清理帶來一定困難。大約在抗戰後,東岳宮方池內被大量戰火中的焦土瓦礫及生活垃圾完全填埋,在填埋物中甚至可發現有漢魏時期的一塊雕花墓磚。

    原標題:黃興北路東岳宮考古工地發現大批抗戰文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