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發現明嘉靖四十三年殘碑
日期:2016/12/14 12:20:07   編輯:古建築保護 近日,石家莊趙縣王西章村民在建房時,挖出一通“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碑,該碑只留上部,下半部分遺失。殘碑高80公分,寬65公分,厚16公分。碑額8字,碑文168字,落款14字。缺失字數不詳。該碑邊紋為卷葉纏繞的蓮花、石榴等吉祥花卉圖案。其碑文結體介乎於魏碑與唐楷之間,樸厚古茂。
碑上《鵲山神廟記》的殘留文字,紀錄了奉直大夫(從五品)陳欽帶領眾鄉親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的經過。“我趙東南十三裡西章村”,有鵲山神應王廟。供奉的是戰國神醫扁鵲。扁鵲以其治病救人的醫德醫術“名於燕趙”,他“普施澤人之德”為鄉民敬仰。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供奉他。而神醫也保佑一方眾生,實在是“村之大之幸,亦我趙人之幸”。如今寺廟“毀頹聖像湮滅,壞者矣。”
嘉靖四十一年,奉直大夫陳欽“睹其敝,心為之涕然。”便發動鄉民重修廟宇。兩年間“集木於滹沱,采石於臨城”,“凡東廟、西廟皆煥然而維新”,前堂也得到修葺。“功告成於嘉靖四十三年”。為此陳欽感念眾鄉親出資出力,稱他們的功德“不在陳欽之下矣”,“故跡其事以略為記雲。”落款:“嘉靖歲次甲子三月吉旦,奉直大夫。”因系殘碑無從得知最早建廟的時間。
如今,王西章的村民在鵲山神應王廟的舊址上,又建起一座“藥王廟”,廟門對聯寫道:“海上煉丹龍引路,山中采藥虎隨身。”廟內塑有三座神像,分別是藥王、藥聖和藥靈。守廟的村民告訴筆者,每年三月初一是藥王廟的正晌,這與內邱縣鵲山廟會的日子相同。而當地至今流傳的傳說故事,也佐證了鵲山神應王廟影響的深遠。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鄭一民先生是研究鵲山文化的專家,他認為:“河北境內除了扁鵲的故裡內邱縣,扁鵲廟在其他縣份還沒有發現,趙縣王西章村的鵲山神應王廟的發現是個孤例,它對研究鵲山文化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