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新疆發現兩處人類居址和墓葬

新疆發現兩處人類居址和墓葬

日期:2016/12/14 12:17:47      編輯:古建築保護
    記者從新疆若羌縣獲悉,一支由考古、地質環境、遙感等多學科組成的科考隊伍,從羅布泊地區22日返回若羌縣城,完成了第二輪“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學考察活動”。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是次科學考察活動對羅布泊地區古湖泊、古河網、雅丹風蝕地貌等自然遺產,樓蘭故城的水陸交通遺跡、村落城池遺跡等文化遺產開展系統調查,科考成果豐碩,新發現兩處人類居址和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石器、陶片、木制品、鐵器、玉器、青銅器、玻璃制品、銀飾、古錢幣等,此外還發現了一枚權杖頭和兩枚銅印章,或能印證當時該地區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盛景。

    據悉,第二次科學考察活動相比首次科考,成果更加豐富,發現的居民區規模更大,科考隊員在居址附近發現了具有雙行線的道路、農田、羊圈等,並且居址、道路和耕地互相連接,印證了當時有相當數量的人群在此長期聚居。科考隊員通過考證還發現,考察區域內所有的建築都位於雅丹地貌高處,建築底部墊有用於防潮的樹枝等,居址附近的農田經初步推斷為稻田,進一步印證了當時樓蘭地區水資源十分豐富。

    此次科考活動從今年9月12日開始,科考隊伍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及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科考隊員歷時10天,對該地區東南方向90平方公裡的范圍內進行綜合科學考察。

    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考活動成果以期回答該地區消亡與氣候和環境變化的關系。待科考活動全部完成後,科考隊員將對古代城池村落、交通水利、農田灌渠的分布、格局進行詳細的考證和繪制,力圖通過還原樓蘭故城原貌,揭示出絲綢之路上樓蘭故城的歷史地位,為樓蘭歷史文化研究、保護羅布泊自然與文化遺產提供科學依據。

    “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學考察活動”自2014年啟動,該項目將在未來五年內,在羅布泊進行三次大規模野外科考,每次為期20天至30天,將組織多學科研究隊伍,對羅布泊地區古湖泊、古河網、雅丹風蝕地貌等自然遺產,樓蘭故國的農業發展、水陸交通遺跡、村落城池遺跡等文化遺產開展系統調查。

    2014年的首次科考,基本證實了一條寬約20米的河道,不是運河而是條跨流域調水的河道;發現6處遺跡區(其中2處疑似村落城池遺跡),通過實地測量、文物考證基本證實樓蘭故城先有河道後建城池的揣測;在雅丹地貌頂層發現大量蘆葦根,證明當時的樓蘭故城河水充沛。

    羅布泊位於新疆若羌縣境內東北部,海拔780米左右,在20世紀中後期因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干涸。其屬暖溫帶大陸性極端干旱荒漠氣候,記錄數百萬年以來西北干旱區氣候環境變遷的歷史,發育了罕見的地貌景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