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驚現商代鬲型青銅盉
日期:2016/12/14 12:12:58   編輯:古建築保護盉上銘文“祀父乙”“享渪”記錄商湯祭祖
記者從我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了解到,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在這次普查中發現了一個帶有銘文“祀父乙”“享渪”的鬲型青銅盉,是商湯在耿國祭祖祭禹的禮器,屬於珍貴文物。
青銅器象征著王權,代表著禮儀,彰顯著財富,堪稱國之重器。新發現的青銅盉為鬲型,高23.5厘米,寬13.5厘米,重900克。盉頂部弧鼓,一側斜立流管,一側開方形口,原應帶蓋,可惜已經遺失。盉腹為袋形三足形,一足側有方形鋬,頸部飾有夔龍紋。柄右側鑄有銘文“祀父乙”,柄左側鑄銘文“享渪”。專家稱,從器形看應為商代早期遺物,屬於商湯在耿國祭祖祭禹的禮器。商湯之父名為乙,“祀父乙”很有可能記錄了商湯祭祀祖先的事。
這件青銅盉是河津市公安局結案移交之物。通過這次普查,專家組才對青銅盉的歷史和價值得以考證。商周時期的河津曾是耿國所在,歷史記載商湯都耿,河津縣志有過記述,而且河津舊有湯陵,後劃歸榮河縣,“湯陵夕照”是榮河縣八景之一。周代耿國其都城和墓地皆在河津縣汾南柴家鄉三王村,近些年已有青銅器出土。商代耿國(地)至今未在河津發現遺址和墓地,這件青銅器的出現,對在河津尋找商代遺存提供了重要信息。
關於青銅盉上的銘文“享渪”,運城市文物局副局長李百勤稱,“渪”如果為大禹之禹的古文,那麼說明商代人曾在河津祭祀過大禹。祭天祭祖即可,商湯為何還要祭祀大禹?這就不得不說到古人的祭祀禮制。祭祀先賢自古便有,尤其是在先賢建立功業的地方,更是必須要進行。堯舜禹是上古三賢,商人自然也會隆重祭拜,尤其在大禹鑿通龍門的地方,這番禮節不能少。通過銘文可間接說明在商朝時,人們便認為大禹治水所開鑿的龍門就在河津,這也是後人在河津龍門修建大禹廟的肇始吧。如今,我們無法准確得知當年祭祀的盛況和細節,只能通過這件酒器飽滿挺拔的姿態想象史載中“商因夏禮”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