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出土重慶明代家族墓群
日期:2016/12/14 12:12:37   編輯:古建築保護明代家族墓群
這一考古發現,出現在璧山丁家銅瓦村生基灣。記者昨天趕到現場時,市文遺院考古工作人員正在對古墓群進行清理。
考古現場負責人汪偉說,這次考古發現十分意外。去年在對九龍坡至永川的新建高速公路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這裡有古墓痕跡,當時判斷最多不過20座。但今年3月進行考古發掘時,竟然發現周邊全部是古墓。
記者看到,整個墓群呈階梯狀排列。每一層最多有11個棺椁。目前考古隊發掘和清理了5層,共計33座古墓,包含了70多間墓室。最多的一座古墓裡有6間墓室。
但這還並不是墓群的全部,現場考古工作人員估計,這個墓群最多應該有七八層,初步估計有100多間墓室。
記者看到,已經出土的5層古墓中,高差約有半米,直線間距最多的有0.6米。而墓室的大小,則基本一致,目前發現的石質棺椁尺寸一致,大部分都是長2.24米,寬0.8米,高1.15米,部分墓門呈現仿木形式。從時代來看,基本可以判定都屬明代墓葬。
可能屬於一支張姓望族
從目前發現的兩座存有紀年文字的古墓來看,這很可能是一處家族性墓葬。
記者看到,這兩座古墓中,分別刻有萬歷二十七年,和萬歷三十五年字樣,而且墓主都姓張,且都屬“德”字輩。汪偉說,迄今為止,重慶尚未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明代家族墓群。他推測這一張姓家族,應屬於當時的中產階層,家境算是殷實,而且人丁興旺,這一古墓群分布在山坡上的特點,亦符合古人選墓葬地的風格。
不過,記者從璧山文物部門了解到,目前縣志中尚未發現這一旺族的記載。而記者在銅瓦村生基灣走訪發現,很多老人也不清楚,當年這裡是否有一張姓旺族。
10多座古墓未被盜有首飾隨葬
考古人員發現,這一墓群尚有10多座古墓未曾被盜,打開墓室還發現有墓主的骨渣出現。
截至昨日,整個考古現場共出土55件文物,以銅首飾和陶罐,瓷器等為主。難得的是,在對墓室的清理中,還出土了20多件谷倉罐。其中還存有不少谷類,這在明代墓葬中極其罕見,這對研究明代重慶人的農業種植方式提供了證據。
同時,這一墓葬群也留下了許多疑問,比如這100多間墓室的排列,和以往發現的明代墓群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從第3層開始,古墓的間距明顯出現縮小,第4層到第5層,古墓之間幾乎都是緊挨著。出現這樣的變化原因究竟是什麼?這一龐大的張姓望族究竟後來去了哪裡?
記者了解到,由於這一古墓群位於正在建設中的高速道路上,市文遺院正在加緊取樣和標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