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南京的民國老建築

南京的民國老建築

日期:2016/12/14 13:29:0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常有人問南京的民國老建築有什麼特點,一時間真回答不了。凡事不能太較勁,人世間很多問題看上去簡單,認真當回事,便會發現不簡單,譬如南京的民國老建築。

    說起老南京,最有文化含金量的是六朝文物。六朝文物草連空,真正的六朝文物又在哪?幾年前,幾乎同一時段,我見到了兩條新聞,一是“廣州出土400余件六朝文物,尿壺虎口大張”,一是“韓國古都遺址考古頻現六朝文物”。這能說明什麼呢?說明六朝繁華,說明六朝的影響,也說明貨真價實的六朝文物,太少了,任何地方見到幾件,都會顯得非常珍貴。

    怪就怪那隋炀帝,打下南京,一把火把六朝的建築燒個干淨。說起來傷心,所謂六朝文物,只能在唐詩宋詞中尋找。甚至最著名的“六朝文物草連空”詩句,也不是寫的南京。公元838年,36歲的杜牧在安徽宣城游玩,寫下了《題宣州開元寺水閣》,盡管說起南京歷史,動不動會引用這一句,而這詩跟南京沒一點關系。

    文物講究實物,南京的民國老建築很多,多了就不稀罕,就不會想到它也是文物。像我這樣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同志,記憶裡那些老房子,基本上都是民國老建築。印象中,小時候沒見過蓋房子,建築在我童年時代是靜止的,除了挖防空洞,大家都住老房子,一旦住了,隨遇而安,也沒什麼改變。

    大興土木是改革開放以後,直接後果是許多老房子不當回事地拆除。因為多,想拆就拆,好在太多,想全拆還沒那麼容易。最後新建築多了,才發現老房子少了。物以稀為貴,因為少,又開始珍貴起來。大家突然想明白,有心保留是一種文化,野蠻拆除也是一種“文化”。

    南京的某家報紙有個讀書版編輯叫蔡震,學美術出身,既能繪畫又玩文化。他屬於那種很在乎老房子的人,發宏願要讓年輕一代了解南京的民國老建築,要讓老建築成為歷史教科書,用幸存的老房子為標本,當作活化石,通過它們來展現當代南京風貌。於是就畫,畫了很多速寫,還出了書。

    面對這樣一本書,讀完以後,卻有些遺憾。藝術有個很重要功能,是通過想象恢復,通過記憶再現。僅僅描繪那些幸存的老房子,寫實成分太多,難免是避重就輕,在撿容易的工作去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