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吉林葉赫古城

吉林葉赫古城

日期:2016/12/14 12:51:3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吉林葉赫古城

吉林葉赫古城

吉林葉赫古城

    葉赫古城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王城。葉赫部原系明初塔魯木衛,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居於呼蘭河畔。宣德二年(1427年)南遷至開原城東北鎮北關外,在葉赫勒河涯建城而居,遂稱葉赫。其強盛時,地廣兵強稱大國,有十五部,十二大姓。

    葉赫古城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王城。葉赫部原系明初塔魯木衛,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居於呼蘭河畔。宣德二年(1427年)南遷至開原城東北鎮北關外,“在葉赫勒河涯建城”而居,遂稱葉赫。其強盛時,“地廣兵強稱大國”,有十五部,十二大姓,二十八座城寨。王城有東西二城和商監府城。三城均位於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西部老爺廟村附近,“相距裡許”呈三角形分布。東城與西城隔葉赫河相望,商監府城位於東城之南。古城均依山傍水,共扼女真諸部通往開原馬市的山間通道。葉赫王城,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孝慈高皇後的出生地,也是清末慈禧太後和隆裕太後的祖籍地,在史學界較有影響。1981年4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葉赫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城遺址

    西城稱“夜黑寨”,因修築時間比東城早,又位於葉赫河之西岸,故稱老城或西城。為葉赫部酋長褚孔革及其子孫清隹砮布寨、布揚古等人所居。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廢棄延用八十余年。古城有外城和內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臨水,平面呈橢圓形。城垣以土石堆築,殘高2-3米,周長2800米。辟東、西二門。城內地勢平坦,地表散布大量輪制泥質灰陶和醬紫色缸胎釉陶殘片。另有明代青花、五彩、斗彩和單色瓷器殘片。

    東城遺址

    東城原稱“台柱寨”,因修築時間比西城晚,又位於葉赫河東岸,故稱新城或東城。為葉赫部酋長褚孔革長子台柱(又稱台杵或太楚),次子台坦柱及其子孫楊吉砮、那林布祿,金台石等人所居。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與葉赫西城同時廢棄,延用七十余年。古城有內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平面呈圓角方形,城垣為土石堆築,周長3500米。保存較好的地段殘高2-3米。城內地勢平坦,地表散布的泥質灰陶,缸胎釉陶和明代青花,五彩瓷片與葉赫西城相同,但數量遠比西城多。

    商監府城

    商監府城,又稱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為葉赫部酋長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亦稱捏尼哈或捏哈所建。為尼雅尼雅喀及其子孫延柱、南太、速巴亥等人所居。因靠近鎮北關,故明人稱其為“北關”。為遠居松花江,黑龍江和圖門江流域的女真諸部至開原馬市榷場提供驿館和中介。從中“獲居停主人”之利,故稱商監府城。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有內城和外城之分。內城有兩重城垣,周長640米,在西牆北部辟一南門。外城沿山脊修築,周長1800米,城內地表散布輪制泥質灰陶和缸胎釉陶及明代青花、五彩瓷器殘片、鐵箭頭、鐵刀等遺物。

    近年來,鐵東區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深入貫徹落實“一核三帶”富民優先戰略,以“一個跨越,五個提升”為奮斗目標,打造“山葉石城”旅游帶,深入挖掘滿族民俗文化,樹立葉赫滿族民俗旅游品牌,充分展示魅力鐵東的城市形象,旅游經濟不斷壯大,區域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實現文化與旅游經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推薦閱讀:

貴州荔波鄧恩銘故居

洛陽呂祖廟

河南馬氏莊園

張家口堡文昌閣

吉林葉赫古城

吉林葉赫古城

吉林葉赫古城

    一、旅游與民俗文化相結合 

    既保護好尚存的歷史古跡及其所在的空間環境,延續古城風貌及城市脈絡,對名勝古跡集中進行規劃和開發,同時深挖我區所蘊藏的薩滿文化、明清文化、將名勝古跡的保護開發全面融入到民族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弘揚中。一是成立“葉赫風情文化藝術團”,對於深入挖掘葉赫歷史,弘揚滿族文化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納蘭性德研究會,是對中華詩詞文脈的延續和中華優秀歷史傳統文化的繼承,同時也給廣大喜愛和研究納蘭性德的專家、學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討論、交流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三是舉辦葉赫風情滿族文化論壇,挖掘滿族文化精髓,邀請“百家講壇”嘉賓、中南大學教授楊雨,清華大學教授、總裁俱樂部副秘書長鄒群柱,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總導演高虹走進葉赫探尋納蘭性德,對傳承中華詩詞文化、豐富城市文化底蘊、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中國葉赫旅游經濟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是成立葉赫納蘭書畫院,進一步鞏固納蘭文化研究成果,擴大納蘭詞的文化影響力,服務全市“一主四輔”的文化格局。

    二、推進旅游與節慶經濟相結合

    四年來,我區每年都舉辦中國?葉赫冰雪漁獵文化節、中國?葉赫風情開河魚美食節、中國?葉赫滿族民俗旅游節、中國?葉赫紅果采摘節等主題節慶,成功舉辦中國?葉赫風情新春文化廟會、《葉赫風情》大型文藝晚會、“葉赫杯”第四屆國際武術邀請賽、四平市首屆台灣美食節、葉赫風情滿族文化論壇、中國?葉赫梅花鹿文化節、低碳徒步行、“魅力葉赫”攝影大賽、中國?葉赫四葉公路自行車大賽、集體婚禮等活動。特別是通過三屆《葉赫風情》大型文藝晚會的成功舉辦,從不同程度嵌入對滿族服飾、滿族飲食、滿族游戲等滿族民族特色的宣傳推介,全方位、多層次展示鐵東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使近百名明星表達了他們對這座小鎮的喜愛,開創了四平文藝演出先河,展示了我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吉祥寶地、魅力四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活動內容新穎、激動人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取得了非常好的節慶效益,起到了弘揚文化、促進旅游、擴大開放、發展經濟、振興鐵東的作用。

    三、推進旅游與宣傳相結合 

    通過電視、網絡等載體,加大鐵東旅游形象宣傳的力度,提升葉赫的知名度,讓“皇後故裡、清涼小鎮”走進千家萬戶,讓中國?葉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一是與電視台合作,拍攝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投放“皇後故裡?清涼小鎮,中國?四平?葉赫歡迎您”廣告宣傳片;與吉林電視台《說實在的》欄目聯合拍攝了葉赫宣傳片;與中央電視台農業軍事頻道聯合錄制了《做客葉赫人家》和《女人帶頭去冬捕》紀錄片;與吉林省電視台影視頻道《新結婚時代》欄目組在葉赫那拉城聯合錄制滿族傳統婚禮;與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聯合錄制了《歡樂中國行?魅力四平》綜藝節目和《歡樂中國行特別節目——歡樂城市派》,節目期間穿插具有滿族特色舞蹈《大煙袋》;互動游戲抓嘎拉哈將現場嘉賓體驗與外景拍攝巧妙融合,內外互動,在傳遞歡樂的同時讓觀眾感受滿族的獨特魅力;現場制作滿族特色美食玻璃葉餅,讓現場觀眾一飽口福;全方位展示四平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淳樸濃郁的滿族民俗,充分展示魅力四平的城市形象,打造葉赫滿族民俗旅游品牌。二是大力發展網絡營銷。建立了中國葉赫旅游網站,發布鐵東旅游信息、旅游資源等;在百度上投放視頻宣傳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塑造葉赫旅游品牌。三是開發特色旅游宣傳品。對葉赫滿族文化、民俗進行挖掘,開發一批地方特色強、工藝水平高、游客喜愛、便於攜帶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土特產品。制作了“鳳舞神州”明信片郵冊、“魅力葉赫”風光冊、納蘭詞線裝書、郵政明信片、撲克、旅游指南等,豐富了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內涵。

    四、推進旅游與招商引資相結合

    本著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引進了江西東源木結構生態汽車營地及山地越野汽車戶外運動場所、大架山生態觀光農業、葉赫那拉滑雪場等項目,通過項目的統領作用,促進了旅游業和地方經濟的蓬勃發展。編制葉赫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議書,該項目主要包括:葉赫旅游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葉赫滿族民俗體驗項目、休閒度假項目、生態觀光項目。其中,舊街改造、環湖路、停車場、葉赫皇家山滑雪場、葉赫生態木屋村、馨苑莊、戶外露營地,現已完工;滿族民俗一條街、葉赫東西二城和商簡府城保護工程,初期已完成;一正藥王谷項目現已開工建設。通過項目建設,突出了葉赫旅游“民俗、生態、休閒”特色,加大了民俗風情、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等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力度,逐步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既相互補充、又相互獨立和相互聯系的不同旅游景觀區。

    五、推進旅游與強化政策服務相結合

    鼓勵發展旅游業,為旅游企業辦實事,旅行社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旅游目的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出台對旅行社一定額度的貼息等扶持政策,扶持旅行社做精做大做強。要進一步整合政企資源,通過多種促銷方式,整合推廣旅游產品。

    鐵東區以“一核三帶、富民優先”發展戰略為指導,圍繞“特色立區、項目強區、旅游旺區、創新活區、富民興區”發展戰略,依托滿族文化、生態旅游,大力發展鐵東旅游業。中國?葉赫滿族民俗旅游節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節慶”、“中國最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節”榮譽稱號。鐵東區被評為“中國最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勝地”榮譽稱號。葉赫滿族鎮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化底蘊的古城古鎮”。

推薦閱讀:

貴州荔波鄧恩銘故居

洛陽呂祖廟

河南馬氏莊園

張家口堡文昌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