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河津制造”木構斗拱凸顯山西古建築特點

“河津制造”木構斗拱凸顯山西古建築特點

日期:2016/12/14 13:28:2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上海世博會山西館的設計造型為蘊藏三晉文明的山西木構斗拱造型,其斗拱造型包括牌樓和戲台,牌樓的制作工藝充分融合了著名歷史景觀晉祠和解州關帝廟的風格,戲台的制作則吸收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築元代戲台的建築藝術精華,兩者皆突顯了山西歷史文化特色和建築特點。

    今年1月16日,山西省古建築保護工程有限公司接受了山西展覽館主體結構的施工任務。

    據該項目負責人董養明介紹,自接受任務後,他們在河津市台頭廟維修保護工程工地開始制作。工人們加班加點、精雕細刻,於3月上旬圓滿完成制作任務,並將斗拱運抵上海。

    董養明說,山西展覽館的主體框架建築包括牌樓、戲台和檐廊,都是木結構,有斗拱的部分僅表現在牌樓和戲台兩部分。

    在牌樓的制作上,較多體現的是明代斗拱建築的風格,而戲台則為仿元代建築——臨汾王曲戲台,而斗拱上元代建築的特征比較明顯。

    進入牌樓後,第一展廳就是檐廊,檐廊是根據山西民間偏房檐廊構建而成。

    斗拱只是兩塊小小的木頭,一塊像挽起的“弓”,一塊像盛米的“斗”。它們是中國傳統木構架體系建築中獨特的支承構件,具有結構和裝飾的雙重作用。

    斗是斗形木墊塊,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兩者逐層縱橫交錯疊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通過斗拱擴大節點處構件的接觸面,改善節點受力情況,縮短所承托構件的淨跨,並通過斗拱的層層出挑,支承建築物的深遠出檐。

    斗拱是建築物立柱與挑出的屋檐的一個過渡,多用於柱頂、額枋、屋檐或構架間,只有在重要的古建築如宮殿、寺廟,以及其他高級建築上才能安裝。

    在中國建築史上,斗拱的使用在山西省古建築上占有一多半,成為山西古建築的一個突出特點。它生動地組成了一座座亭台樓閣、宮室廟宇,乃至普通民眾的家園,承載著山西人的情感與文化。 


    鏈接

    斗拱的發展史


    斗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采桑獵壺上的建築花紋圖案,以及漢代保存下來的墓阙、壁畫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於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別起傳遞梁的荷載於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明清以後,斗拱的結構作用削減,成了在柱網和屋頂構架間主要起裝飾作用的構件。

    斗拱結構在中國木結構建築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構件,有人曾把中國建築的木柱和斗拱類比於西方建築的石柱和柱頭。實際上,斗拱與其說起裝飾的作用,不如說更多地起結構的作用,它具有承上啟下、傳導荷載的功能。

    斗拱用於屋檐下,向外出挑,承挑外部屋檐,可以使出檐更加深遠,而建築物深遠的出檐,對保護柱礎、牆身、台明等免受雨水侵蝕有重要作用;斗拱用於室內向兩端挑出,有縮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節點處剪力的作用;斗拱用於檐下,在建築物上下架構架之間形成一層斗拱群。這一層由縱橫構件、方形升斗組成的頗有彈性的結構層,就像一層巨大的彈簧墊層,組成可以吸收縱橫震波的空間網架結構,對於增強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

 

推薦閱讀:

“三舊”改造要注意保護文物

試考大同帝君廟

古建築拉響"防火警報"

北京首個古建整體平移成功 25米老樓挪新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