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
日期:2016/12/14 13:14:4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徽州位於安徽南陲,地處黃山白岳之間,山川毓秀,民物豐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文化。
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廂宇、牌坊、亭、塔、墓等建粱上的許多構件和局部,都飾以精美的石、木、磚雕。常見的如:牌坊、石獅、石馬、座門、門窗、欄桿等。
古徽州,民間建築藝術相當發達,建房有別具一格的傳統舊俗。農村建房很講究“風水”,認為房屋的大門忌對煙囪,立門對煙囪,就在大門楣上掛上鏡子和剪刀,謂之,‘解煞”。門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諱路的走向對准大門。徽州民居建築,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後才蓋瓦封牆。立屋架這天是個大喜之日,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講究的。砍伐時,栓繩牽掛,並用木馬承托,絕不能落地。上梁時,披紅掛彩的正梁兩端插著金花,架在木馬上,切忌人從梁上跨過,面前擺著豬頭、魚、雞和其他供品,並點燃一對蠟燭,由房東上香祭梁,接著木匠撒著五供谷,口念贊詞,手提酒壺,四方祭靈。贊梁儀式結束,撤去供品,在鞭炮聲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禮贊,眾人齊聲喝好。上梁日,要當天蓋好屋瓦。
推薦閱讀:
全國宋遼金前木結構古建一半在上黨
鶴壁雙塔寺復建工程正式開工
永順列夕鎮古民居群瀕臨消失
廣西諸葛亮後裔村 按“北斗七星”分布
徽州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門、窗上面,還有個小屋檐,這叫“短檐”。傳說當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於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渾身透濕,後來山民發現當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連忙跪下請罪。太祖問他屋檐為什麼造得這麼短小?川民回答說是從祖上沿襲下來的,一向如此,太祖說:祖上的舊制雖說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個屋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聽後連稱遵旨,當即請人在門、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仿,漸漸地徽州的居民都修上了上下兩層屋檐。
徽州的民居絕大多數都設有“天井”,三間屋的“天井”設在廳前,四合屋的“天井”設在廳中,這種設計可以使屋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設計跟徽商也有極大關系。經商之人,總怕財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勢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圖個財不外流的吉利。
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牆圍起,謂之“封火牆”,遠遠望去像是古城堡。這種高牆深宅,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廳堂後用中門隔開,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又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往後的更多進,結構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個天井,七十二個檻窗,一百多個門庭”。
徽州的私家園林都是因地勢而築,布局精巧,配以池水、假山、嘉樹、花徑、小榭、亭閣等,構成一個很幽靜的小天地。私家園林的室內擺設極為雅致。一般正堂掛有中堂、對聯,兩邊板壁上掛四幅長條古畫,加上八仙桌、太師椅,都是古色古香的。講究一點的屋內,處處有木雕裝飾,在梁撐、窗衣、檻子門上木雕尤為精致。上堂檐口兩柱檐撐,一般左雕“松鶴圖”,右雕“椰鹿圖”,圖內镂空,立體感強,顯得栩栩如生。有的在兩廂檻子門上端,雕上“麒麟戲鳳”、“鶴舞雄獅”、“喜鵲登梅”、“百烏啼嗚”及錦雞、梅花鹿等圖案,都是活靈活現。有的在檻子門的檻棍柵上,還雕有各種字樣,如“壽”、“福”及“萬代榮華”、“竹繁松茂”等。有的還雕有各式各樣的故事圖案,人物有表情,故事有情節,有環境氣氛,表現得精巧細膩,令人歎為觀止。徽州的私家園林,雖不如都市或宮廷園林的規模宏大,但卻顯得小巧玲珑,古樸典雅。由於建築稜角突兀,極不規整,人在其內,外面人只能窺其局部,頗具諧趣。登亭頂平台,極目四望,又有另一番情致。
推薦閱讀:
全國宋遼金前木結構古建一半在上黨
鶴壁雙塔寺復建工程正式開工
永順列夕鎮古民居群瀕臨消失
廣西諸葛亮後裔村 按“北斗七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