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日期:2016/12/14 13:08:3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自公元1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城市已成為各個封建王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這一時期興起了封建社會大發展的產物——哥特式藝術。“哥特”是指野蠻人,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義詞。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 

    第一個哥特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響。哥特式有人專指建築,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屬於建築,公元13世紀後與建築分離;哥特式繪畫巅峰在公元14—15世紀。   

    哥特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首先在體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從教堂中廳的高度看,德國的科隆中廳高達48米;從教堂的鐘塔高度看德國的烏爾姆市教堂高達161米。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築局部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沖力。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征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麼哥特式則以蠻族的粗犷奔放、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聖精神。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珑的雕刻的裝飾,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界,給人以神秘感。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建築則是天堂裡的神宮。哥特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沖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從審美的層面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而哥特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沖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文化標志,標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紀獲得一點有限的自由,人們會發現一絲現實世界的陽光透進了黑暗的中世紀。與哥特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信徒們的聖經。圓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面。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艷,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使人感到衣服裡面是實在的人體。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築上多采用圓雕和接近圓雕的高浮雕。哥特式藝術接近生活和寫實,遍布歐洲,因此也稱國際哥特式風格。晚期的哥特式藝術已明顯孕育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