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灣葉氏宗祠及外葉宗祠的旗桿石
日期:2016/12/14 13:04:5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上灣葉氏宗祠戲台頂上的戲曲人物
上灣葉氏宗祠邊門與通道
上灣葉氏宗祠屋檐
上灣葉氏宗祠的戲台與右廂房
上灣葉氏宗祠:戲台精美
進入上灣村東村口,我們從宗祠的右邊山門進入,左邊的山門有人出來。宗祠裡面傳來越劇唱腔,原來是一群老人在觀看電視中的戲曲頻道。這座祠堂為四合院式,前後兩進,設有東西廂房。
“布局相當完整。”臨海市博物館館長徐三建向記者介紹,這座宗祠始建於喜靖二年(1523),從現存建築風貌來年看,正殿為清中前期,門房、戲台則系清代後期修建。建築坐南朝北,占地面積699平方米。
吸引我們的是明間後檐的戲台,有四根柱子,施藻井,歇山頂,兩坡硬山頂。記者看到天平頂上古代戲劇人物畫,具有現代拼貼畫的立體效果,有各種旋轉的角度。“戲台雕刻精細,這座宗祠如此完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徐館長說。
記者轉了轉,從一偏門出來,看到祠堂邊上立了高音喇叭塔台,不由觀察起來,目測約有20米高,用鐵桿焊成,一級一級搭成,共有33級。
遇到喇叭壞了,人們可以登級而上修復。這種農村廣播塔應當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產物,而保存到今天,實屬難得,也算是文物級了。
對記者來說,這算是“額外”收獲,而對於宗祠來說,這座高高的喇叭塔台屹立在宗祠旁,互相映襯,仿佛訴說著不同年代的歷史事件。
外葉葉氏宗祠:最奇旗桿石
午後,我們驅車到達與天台交界的外葉村,祠堂在自然小山村中,這裡人煙稀少。“這個村當地人叫山上葉。”鎮文化站金書琴大姐說。
外葉葉氏宗祠坐西向東,據資料顯示,占地355平方米。也是四合院式,前後二進,左右設小廂房,與上灣葉氏宗祠相比,外葉宗祠是前者的“縮影本”。宗祠正在整修中,堆放著磚石、木梁等。“正在按原樣修復。”徐館長說。
據考證,該宗祠於明末時曾修建過,到清乾隆初年重建,可見即便是金碧輝煌的古建築,也經不住歲月的侵蝕。
正殿立有四幅祖像,記者細細觀察,有“左丞相夢鼎公遺像,加封為大師定國公”及“五十一世祖傳禮公遺像,仕周迪功郎”等字樣。從碑文來看,最早外葉叫“闾氏丘葉氏”,所以在祠堂左牆刻有崇祯七年(1634)《重修闾氏葉氏宗祠記》之碑記,以及修有《闾氏葉氏宗譜》。徐館長說:“這個葉氏是從寧海遷居來的。”
外葉祖宗有了顯赫的功名,在大門前立有明代旗桿石一對,又在東面約30米,立有明代旗桿石一對,刻有“圍丘莊”及“念柒世葉”等字樣。
說到《重修闾氏葉氏宗祠記》碑記,中吳執御所撰寫,他是黃巖人,明天啟二年(1623)中進士,官做到刑科給事中,留有清名,被《台州府志》列入“名臣傳”。
由此可見,能立旗桿石,不是一般人能享受此榮譽的。
“這處宗祠為臨海現存最早的祠堂建築,與祠堂外的兩對明代旗桿石、《重修祠堂記》石碑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徐館長說。
推薦閱讀:
紹興“書聖故裡”
天人合一 古代村莊的布局理念
福建屋頂上的剪瓷雕文化
解析貴州古建築之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