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著夏的涼爽,踏著輕快的腳步,我慕名拜谒有著600余年歷史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灣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和關帝信仰文化的發祥地——東山關帝廟,去那裡感受“銅山古城文化復興”的濃濃氣息。
“廟之地勢,龍蟠虎踞;廟之壯觀,翚飛鳥革,矢棘跂翼;廟之定制,縱袤百二十尺,橫廣五十一尺;廟之規模,王宮巍巍,廊腰缦回,階級峻絕,中肅阃門,外高華表……是以祈者頌,賽者歌,游玩者樂,問吉凶者贊羨……雖古滕王閣,莫是過也。”這是明正德年間《鼎建銅城關王廟記》碑文的一段描述。
千年聲靈威震海峽兩岸的東山關帝廟,依山臨海,氣派巍然,是一座聞名遐迩的“袖珍式”廟宇,頗具明清時代古建築藝術價值。這裡的剪瓷雕、金木雕、鎏金畫都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讓這座古廟的藝術增色不少。而我更愛這裡的石雕,它作為這座廟宇建築藝術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典雅華貴,雄渾粗犷,纖巧凝重,精細簡約,讓人不知如何贊美它。細數這裡集萃的20余件石雕珍品,不僅以其“小、巧、精”而著稱,且歷史久遠,彌足珍貴,可謂世之瑰寶。
大殿之下的青龍陛石之上,一條靈性十足的雲湧蟠龍,露角峥嵘升騰於海空之間,工精藝絕,那優美准確的線條,把龍體各部位的體積感、龍的雄健神奇,表現得淋漓盡致。天下之大,獨有此陛石敢與故宮太和殿前的丹陛相媲美,因而被譽為“鎮廟之寶”。這塊看似平凡的輝綠巖,卻飽含著東山海商首富孫有全的一片虔誠之心,他用自家商船千裡迢迢從北方選運過來,豐酬聘請閩南石雕高手精雕細琢。為了將這塊笨重的“寶貝”運抵關帝廟,他捐資專門修建了一條從頂街到關帝廟的“石仔路”。